主题: [15-冬]西方文化史专题复习
一楼夏正伟!
您尚未登录。 请选择登录或是注册一个新帐号。
一楼夏正伟!
二楼目录:
一、希伯来文化
1、名词解释:希伯来文明(3楼)
二、古希腊、罗马文化
1、简答题:古希腊文化的分期及其特点(4楼)
2、简答题:希腊古典时代的文化特点(5楼)
3、简答题:希腊艺术的特点(6楼)
4、简答题:希腊文明的成因(7楼)
5、名词解释:希腊化时代(8楼)
6、简答题:希腊化艺术的特点(9楼)
7、简答题:罗马文化形成的原因(10楼)
8、简答题:罗马文化的分期及其特点(11楼)
9、简答题:罗马文明的主要贡献(12楼)
10、论述题:罗马文化与希腊文化的比较(13楼)
三、中世纪文化
1、名词解释:中世纪早期(14楼)
2、名词解释:加洛林文化复兴(15楼)
3、名词解释:中世纪盛期(16楼)
四、公元1500年以后
1、简答题:文艺复兴运动阶段和影响(17楼)
2、简答题:宗教改革运动兴起的原因及其影响(18楼)
3、论述题: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间的异同比较(19楼)
4、名词解释:巴洛克艺术(20楼)
5、简答题:启蒙运动的起因、内容和影响(21楼)
6、论述题:公元1500年以来欧洲文化的发展(22楼)
五、近代
1、简答题:双元革命的内容与影响(23楼)
2、简答题:浪漫主义运动的内容与影响(24楼)
3、名词解释:狂飙突进运动(25楼)
一、希伯来文明
1、名词解释:希伯来文明
答:
希伯来文明是西方文化的主要源流之一,它是古代巴勒斯坦地区的希伯来人在广泛吸收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文化的基础上创造的。其文明成就主要是以基督教和《圣经》为代表的宗教和文学。希伯来文明的宗教伦理思想成为现代西方宗教和伦理思想的主要源泉。
二、古希腊、罗马文化
1、简答题:古希腊文化的分期及其特点
答:
古希腊文化可以分为爱琴文明时期、荷马时代、古风时代和古典时代。
其中,爱琴文明时期又可分为克里特文化和迈锡尼文化。克里特的米诺斯文化兴于公元前2000-前1450年,其文化代表是线形文字A、克里特宗教、克里特艺术和克诺索斯王宫。迈锡尼文化兴于公元前1600-前1100年,其文化代表是线形文字B、建筑艺术、黄金制品和绘画美术。
荷马时代始于公元前12世纪迈锡尼文明的衰落,又称为“黑暗时期”。它持续到公元前8世纪,这一时期希腊文明比较衰落,没有形成奴隶制国家,只有部落联盟,但孕育了希腊文明之后的发展。荷马时代有几何形风格的雕塑作品和建筑,主要文化遗产是荷马史诗。荷马史诗又分为《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反映了荷马时代的文化风貌。
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是希腊的古风时代。这一时期,希腊文明迅速复兴,充满探索与创新,在政治制度和文学艺术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政治制度方面,独立的城邦取代王国与王权,开始缓慢的制度化和民主化进程,如僭主政治、立法运动等;而殖民运动则冲击了荷马社会的贵族阶层,也拓展了希腊人的生活空间。艺术方面,东方艺术主题进入希腊人视野,“东方化风格”取代了原先的几何纹饰。
公元前5世纪到前323年则是希腊古典时代。(略)
2、简答题:希腊古典时代的文化特点
答:
希腊古典时代的文化,可以从政治制度、宗教形态、哲学思想和文学艺术四个角度来加以说明。
政治制度方面,希腊古典时代最具特点的就是城邦制度和雅典民主。城邦制度对希腊的思想和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意味着话语在政治实践中具有压倒性的力量,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动完全公开,城邦公民之间相互平等。在这种体制下中,培育了丰富的政治学说,贵族政体、僭主政体、君主政体和民主政体等都在各个城邦中得到实践。其中,最独特的是雅典的民主制度,它的特点是:公民大会至高无上,政府机关从属其下;抽签选举官吏,轮番执掌政权;监察制度严密,公职人员廉洁;民主陪审法庭,投票判决案件。
宗教形态方面,希腊宗教它由奥林匹斯神系和狄奥尼索斯神系组成,是一种多神宗教。其中,奥林匹斯神系由荷马与赫西俄德所创。一些神庙因代神发布神谕而在希腊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奥林匹克体育竞赛和公共庆典活动则是希腊人宗教文化的集中体现;同时,希腊神话也是希腊文化艺术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源泉。古希腊宗教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希腊神没有古代东方神的神秘威严和超世俗,缺少一套规范的教条、教义、信仰;第二,希腊宗教没有特殊的社团和阶层;第三,希腊众神的形象和性格表现了神人同形同性和人文主义的特点。
哲学思想方面,整个古希腊哲学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两次伊奥尼亚革命。其中,第一次的代表人物是泰勒斯、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德谟克利特等,他们主要通过对自然的理性反思来寻找宇宙的真理。第二次伊奥尼亚革命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不仅将目光投向宇宙,同时也关注人类的德性和伦理本身。希腊哲学的意义在于:首先,它们包含了朴素的、自发的唯物主义,完全摆脱了宗教神秘主义的影响,用逻辑而不是神话来表达思想;其次,希腊的哲学思想,无论是关注自然还是社会,无论是哲学范畴还是思维方法,都成为西方文化的思想根基;最后,希腊人还成为自主理性的发现者,他们以理性精神独立思考问题,从而成功制定了生活行为和创造活动的公理和规则。
文学艺术方面,古典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学是雅典文学,奴隶制经济的繁荣和公民民主政治的发展催生出群众性的戏剧艺术。其代表人物是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和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而希腊的造型艺术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人文主义、理想主义和理性主义。其中,人文主义表现为,希腊艺术家以人为尺度和尽善尽美的存在物;而理想主义表现为,希腊造型艺术的非写实性,强调想象中完美的对象,表现事物可能的形象,将理念与思想置于首位;理性主义则使得希腊艺术明朗、合理,没有感情上的浮夸、古怪的形式和标新立异。
3、简答题:希腊艺术的特点
答:
希腊艺术的四个基本艺术准则:单纯、精确、合理、和谐。表现了人文主义、理想主义和理性主义的三大精神。希腊美术还有三个特征:属于全体人民,描绘一般类型;显示伦理目的,具有国家意识;不是自然主义,表达人的理想。
4、希腊文明的成因
答:
希腊文明能够发展得如此独特的原因,是因为它拥有与古代东方国家迥然不同的地理环境,以及希腊人为了适应这样的地理环境发展出了独特的经济和国家形式。
从地理环境看,希腊没有东方国家常见的大河流域、平原沃土和渠堰纵横的景象。希腊半岛群山怀抱、海岸蜿蜒曲折;由于山海阻隔,这块区域被分割为海岛、川谷、小平原和海岸。这种地理环境不能提供建立地区性帝国所需的地理政治基础,自然条件不利于农业发展,大部分地区不利于耕种。
在这样的条件下,希腊发展出了以商业为主的海洋型经济和城邦、殖民等独特的政治面貌。城邦之间各自独立又互相认同的局面使得希腊政治实践呈现一种争鸣格局,大大丰富了思想和文化的内容。而殖民运动在冲击荷马时代贵族阶层的同时,还扩张了希腊人的生存空间,为希腊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土壤。
5、名词解释:希腊化时代
答:
希腊化时期是希腊古典文化之后的希腊文明形态。它始于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东征,终于公元前30年埃及被罗马帝国完全吞并。在这一时期,希腊及希腊统治的东方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古代希腊文明与古代东方各国文明交流融合,孕育出了更为普遍和发展的文明成果。
6、简答题:希腊化艺术的特点
答:
希腊化艺术既有对传统风格的继承和发扬,又有东西方结合的创新和发展。它的艺术形式和美术语言突破了原来城邦的界限,成为整个希腊化东方共同的财富;它突破了过去只注重神话题材的局限,向现实主义表现及日常生活题材发展。
希腊化艺术的特点有:首先,希腊化时期的美术不再为城邦国家的公民自由服务,而是为了实现有权势和富有的市民尘世的野心,对帝王统治者的歌颂取代了对城邦公民理想的赞美,建筑的重心也从神庙转移到世俗性建筑。其次,与古典时期注重理想的美的特征的公共艺术相比,个人主义倾向得到很大发展,个人超越社会集体之上和转向内心精神生活的情绪蔓延。最后,希腊化艺术还表现了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情绪紧张感、强烈的戏剧性和狂风骤雨般的动态是希腊化艺术家对现实中矛盾和冲突的宣泄,与古典时期讲究均衡、克制背道而驰。
7、简答题:罗马文化的产生原因
答:
罗马文化产生的地理环境与希腊文明不同。
首先,亚平宁半岛北连阿尔卑斯山,成为与欧洲大陆的天然屏障;三面环海,便于与地中海沿岸交往的同时,又易于扩张。
其次,意大利土地肥沃,气候湿润温和,因此罗马人是农业民族,外来文化刺激也少。
最后,意大利半岛面积远远大于希腊半岛,山地不多、水系稠密,易于内部统一,人力、地理资源充足。
因此,罗马文化在政治和地理环境上上具有优势。
8、简答题:罗马文化的分期及其特点
答:
罗马文化可以分为王政时期、早期共和国时期和帝国时期。
公元前8-前6世纪的罗马处于王政时期。这一时期是罗马政治史演变的开端,公民大会、元老院和军事首领等三要素的发展和演变,使得罗马国家逐渐形成。而最初的罗马城在建筑工程、生产工艺和社会风尚、典章礼仪等方面,都带有伊达拉里亚的模式和色彩。
公元前509-前146年罗马征服地中海地区之前的时期是早期罗马共和国时期。这一时期,罗马人征服意大利,成为亚平宁半岛的统治者,并开始对外扩张。罗马人的身份从农民变成士兵,又变成统治者。这一过程中,罗马接触了希腊和东方先进的文明,促进了罗马早期文化的发展,文学艺术特别是建筑也有了初步的发展。
公元1世纪开始,罗马文明进入帝国时期。在这一时期,建筑是罗马帝国主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大体量、大规模、大跨度的大型公共建筑(巴西利卡式建筑)把罗马的建筑艺术推向顶峰,并且出现了《建筑十书》这样的完整的建筑理论著作。除此之外,文学、史学也得到一定的发展。
9、简答题:罗马文明的主要贡献
答:
罗马文明的主要贡献是混合政体和罗马法。
波里比阿认为,罗马政体混合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三个方面的因素,把权力分为三个部分:公民大会、元老院和执政官。这三种力量相互牵制,防止了自发的衰败倾向。权力的分散与平衡使他们可以相互支持和协助,又相互制约,避免了纯粹政体的弊端。
罗马法则始于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平民通过“撤离运动”赢得的“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它总结了习惯法,为罗马法的发展奠定基础。罗马法有五大来源,即民意团体、元老院、执政官、帝王和法学家,它以权利的主体、客体和保护为思想脉络。罗马法的集大成者是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编撰的罗马法大全,是世界历史上最完备的成文法。法律最能说明罗马的精神特征,罗马的法律与政治是社会秩序的基础。罗马在西方奠定了立法的根基,并于希腊的科学和哲学的奠基相提并论。
10、论述题:罗马文化与希腊文化的比较
答:
罗马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因此,在文学和造型艺术的范畴和领域内,都与希腊文化有相似之处。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雕塑艺术;罗马的雕塑艺术在形式和技法上受希腊雕塑的影响极深。但我们必须注意,罗马对希腊文化的学习过程不是完全照搬的,而是烙下了自己文化的烙印。除此之外,在地理环境、政治制度、艺术特点和精神面貌等方面,罗马文化与希腊文化都有不同之处。
首先,在地理环境方面。(略)
其次,在政治制度方面。(略)
再次,在艺术特点方面,罗马艺术与希腊艺术也不是完全相同的。虽然罗马在文学和哲学上的成就远远不及他们的希腊老师,但罗马人自身的艺术表现力体现在罗马建筑上。罗马的建筑工程规模庞大,在类型、功能、体量和风格上都有别于希腊建筑,以大规模、大体量、大跨度著称。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有竞技场、万神殿和图拉真广场等等。而罗马雕塑艺术也有别于希腊之处。半身像是罗马人对雕刻作出的突出贡献,这是罗马贵族的特权;此外,由于罗马人对真实性的偏重,他们从现实主义角度出发,为表现人物的准确形象,将雕塑塑造得高度逼真、生动深刻,而不是像希腊人一样追求理想的完美。
最后,以上种种差异也造成了罗马人与希腊人在精神上的差异。在精神上,希腊人具有人文主义、理想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特点。(略)但罗马人在这一方面,除人文主义这一点相同外,却具有功利主义的特征。与理想主义相比,罗马人更注重实际,这体现在雕塑艺术中,就表现为对真实形象的注重;并且,罗马人也不想希腊人那样热衷于抽象的思考,而是看重实际的利益。除此之外,罗马人还具有建立一个由系统的世界秩序的组织才能,这一点使他们建立起一个宗教统一、法律统一的同意的文明国家。
三、中世纪文化
1、名词解释:中世纪早期
答:
中世纪早期是从公元476年至约公元1000年左右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始于日耳曼民族大迁徙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其特点是:第一,中心离开地中海,移到欧洲中部;第二,欧洲只有领地概念,没有民族国家概念,欧洲处在封闭状态。这一时期的世俗制度以封建制度和骑士制度为代表,而精神核心是神本的基督教文化。
2、名词解释:加洛林文化复兴
答:
加洛林文化复兴是公元8-9世纪查理曼大帝统治时期在加洛林王朝出现的教育和学术的复兴。这一时期,加洛林王朝通过设立小学、主教区、修道院和“宫廷学院”提供了较高水平的教育,并且请来著名学者,搜集古典典籍,开展教学和学术活动。加罗琳文化复兴的贡献不在于文化创造,而在于对古典作品和思想的拯救和保存。
3、名词解释:中世纪盛期
答:
中世纪盛期始于公元10世纪,因西欧社会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农业耕作技术得到改进,产量有所提高。因此,商品经济发展,地区贸易和国际贸易渐趋活跃。11世纪后,西欧城市像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这一时期,大学开始兴起,罗马法也重新被发掘研究,经院哲学也得到发展。艺术方面,中世纪骑士文学和基督教艺术都是其代表。
四、公元1500年以后
1、简答题:文艺复兴运动的起因、阶段和影响
答:
文艺复兴运动是14-16世纪的欧洲长期持续的一场文化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是一个不能和变化了的经济、文化状况相适应的中世纪社会瓦解的经过。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借助人民群众展开反封建斗争,掀起一场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里的运动。而意大利和拜占庭等地保存的大量古典文化遗产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养料。此外,世俗和教会的文化赞助人,以及中国四大发明的传入,都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
文艺复兴运动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4世纪初至15世纪中叶为萌发期,主要发生在佛罗伦萨、米兰和威尼斯等工商业的文化中心,代表人物是“文学三杰”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15世纪至16世纪中为高潮和繁荣期,其成果主要表现在艺术,特别是绘画方面。代表人物是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16世纪中至17世纪初则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发展期,近代自然科学首先在天文学方面突破神学的束缚。代表人物是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和开普勒。
文艺复兴运动尽管以复兴古典文化为旗帜,但其实包含了适应了新时代的新文化的创造。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世俗主义、乐观主义和人文主义,特别注重人的直观经验和感受,是从神的束缚下开展的人本位的逐渐回归和人性的解放。它的主要贡献是重新发现了人,并进而要求一切以人为标准去考察。但作为一个感性丰富、理性相对欠缺的时代,其在思想方面的成就有所不足,并且不能唤醒人,尤其是下层民众的真正觉醒。
2、简答题:宗教改革运动兴起的原因及其影响
答:
宗教改革兴起的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和宗教本身这三个方面来考虑。
政治上,一方面,北欧民族独立精神的成长使他们开始反对教皇的外来干涉,日耳曼一直缺乏牢固的支柱团结,此时也表现出民族主义情绪;另一方面,专制君主兴起,世俗统治者要求权威,必然反对罗马教皇。
经济上,新兴的资本主义力量要求挣脱中世纪宗教所施加的束缚。经济原则的差别,使基督教教义与新的经济形势势不两立。
宗教上,天主教教会自身积弊难除。教士不学无术,通过不正当途径谋取职位,生活违背宗教誓约,甚至连教皇也不例外。特别是教会通过出售赎罪券敛财直接引发了社会广泛的不满。
宗教改革引起了长期持续的宗教战争,但新教最终取得了立足之地及“教随国定”的原则。基督教世界第二次一分为二,形成新教与旧教两大对垒阵营,罗马天主教再也恢复不到宗教改革前的状况。宗教改革变革了基督教经济伦理,为资本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同时,宗教战争也进一步促成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国家的形成。此外,宗教改革还打破了教会对意识形态的垄断,为资产阶级的新意识形态的发展和传播提供了土壤。
3、论述题: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间的异同比较
答: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间是紧密相连的。文艺复兴催生了宗教改革,而宗教改革又对近代欧洲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它们之间有着许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其中,相同点包括:
第一,两个运动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非常相似。他们都是在资本主义萌芽、民族主义勃发的背景下发生的。
第二,两者都有浓厚的复古意识。古代精神都是他们思想武器的来源,从古代汲取养料。文艺复兴运动以希腊、罗马文化为旗帜,而宗教改革则以恢复原始基督教的交易和组织为目的。
第三,两者与统治者的关系类似。世俗统治者都成为两者的支持者和赞助人,而诸侯国的支持与庇护也为文化运动的开展提供了机会。
第四,两者的结果和成果相似,它们都打击了意识形态的垄断,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但两者之间也有很多不同点:
第一,在影响上,两者是各有侧重的。文艺复兴更侧重思想文化,而宗教改革更侧重政治经济。
第二,在对待人的态度上,两者的认识是根本不同的。文艺复兴主张人性的解放,而新教仍然强调在上帝面前人类的渺小。
第三,两者在关于人意志的看法上,也是相互对立的。文艺复兴强调人感性和理性的解放,而新教仍然认为人的理性应当服从于信仰。
第四,在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两个运动的意见也迥然不同。文艺复兴对异端和异教比较宽容,而新教不宽容。
第五,在对待科学与理性的态度上,两者的看法也大相径庭。在文艺复兴期间产生了日心说等天文学进展,不能得到新教的承认。
第六,由于文艺复兴运动的受众层次始终较高,它的影响面较宗教改革而言要远为狭窄。宗教改革将全部基督徒卷入改革的浪潮,对旧意识形态的冲击更大。
4、名词解释:巴洛克艺术
答:
巴洛克艺术是17世纪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风格,他是那一时期对古典主义艺术的一种反动。它兴起的原因,一方面是教会反宗教改革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艺术家希望以标新立异来超越古典主义,除此之外,权威的消退也使得艺术形式更充满动感。巴洛克艺术的特点是豪华、富有激情、强调运动。
5、简答题:启蒙运动的起因、内容和影响
答:
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的欧洲的一场思想革命。它是以理性主义为特征的,继文艺复兴之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它的影响远远超过欧洲历史上任何一次运动,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世纪的启蒙精神继承了17世纪科学和哲学的革命,以理性为核心,主张要有勇气运用人的理性,敢于聪明起来。其主要内容包括:一,理性是通向智慧的向导,感觉只是真理的原料;二,宇宙由自然规律所支配,人不能凌驾其上;三,如果摒弃迷信和偏见,按理性的要求生活,前途将充满希望;四,只要遵循理性和本能的指导,就能实现人性和社会的完善。
启蒙运动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发展。其中,在荷兰,代表人物是格老秀斯,他最早运用自然法理论提出天赋人权与社会契约;在英国,代表人物是洛克和亚当·斯密。其中,洛克最早作出主权在民的界定,发展天赋权利和社会契约,并提出分权学说;亚当·斯密则提出由于竞争的存在,“看不见的手”会使人类自利的愿望成为有利于社会的行动,这是一种对于人性的新认识。在法国,启蒙运动达到高潮,涌现出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启蒙思想家。其中,伏尔泰坚定捍卫自由与平等,主张开明的君主制;孟德斯鸠写作《论法的精神》,系统阐述三权分立的思想;卢梭写作《社会契约论》,确立了人民主权学说;狄德罗编写百科全书,以通俗的语言向人民宣传了先进的思想。
启蒙运动的意义在于,它在更成熟、更具有科学性的基础上开展了思想解放运动。它论证了每个人的天赋权利,使人权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口号。启蒙思想家们身体力行,崇尚知识,提倡科学,对蒙昧主义进行了挑战。同时,启蒙思想还为新社会描绘了一幅幅蓝图,在经济、政治、法治与人际关系等方面阐述的主张,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立国原则,后来更直接影响到法国大革命的进程。
6、论述题:公元1500年以来欧洲文化的发展
答:
1500年以来欧洲文化的发展有两条主线:一条是世俗-物质方面,专制君主、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取代封建贵族和封建制度;另一条是宗教-精神方面,怯魅的过程。
世俗:地理大发现(价格革命),民族国家。(略)
精神: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略)
综上所述,在1500-1800年的这一过程中,欧洲历史发生剧烈变动,中世纪典型的制度和理想开始衰微,新的制度和思想就此萌生;这些制度和思想方式将使得以后几个世纪欧洲显示出一种不同性质的文化,拉开近代文明的帷幕。
五、近代
1、简答题:双元革命的内容与影响
答:
所谓双元革命,即欧美国家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发生的政治革命和工业革命。这两大革命的影响,使欧洲文化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推动的近代文化的形成。换言之,正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的确立,形成了近代文化的根本内核。
政治革命改变了西方国家的政治形态,资产阶级民族国家开始建立。其根本性质是一种以法治为本位,以国民为主权的民主制度。其国家理论建立在人权理论的基础上,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的人性思想和启蒙运动的人权思想。
工业革命则极大地影响了近代社会文化生活。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机器在生产劳动领域里广泛使用,并进而催生了关联度极高、分工和严密的产业体系和产业工人。产业化又推动了社会和思想文化的进一步现代化,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思想和精神面貌。
2、简答题:浪漫主义运动的内容与影响
答:
浪漫主义是公元1780-1830年前后,以德国为中心展开的一场文化运动。它从卢梭的“人生来自由,但处处受到束缚”得到启发,认为人们应该回到大自然的天真状态,以“回归自然”为行动号召。
浪漫主义的兴起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浪漫主义运动是对启蒙运动和法国古典主义的回应。近代以来,人们过于强调理性的作用,而浪漫主义恰恰相反,重视人的感性体验。其次,浪漫主义也是对机器文明的反抗。最后,18世纪末各国的民族独立运动,使各国艺术家纷纷投入到收集、整理、发掘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的事业中,也促成了浪漫主义的兴起。
浪漫主义的基本特点是:第一,强调统一与综合;第二,对爱充满了无限的渴望之情;第三,回归自然是浪漫主义的基本口号;第四,在题材上,喜欢描写特殊性格、异国情调、神秘幻觉和异常事件。总体而言,浪漫主义所要表现的对象是“自由的具体的心灵生活”。由于资本主义和机器生产所加到人们身上的束缚,浪漫主义缅怀往古,寄情于神话,羡慕原始的自然之力或东方的奇风异俗,从中获得灵感来抒发自己的幻想激情,为人类文化创造了丰硕的财富。
3、名词解释:狂飙突进运动
答:
狂飙突进运动是文学领域的浪漫主义的发端,它兴起于德国。它以热情为要素,以时事为题材,洋溢着激情等由“理智”导致冷漠的古典主义艺术最缺乏的品格。其浪漫想象建立在现实深入认识的基础上,其所显示的奔放激情与积极的人生理想结合在一起,因此能够深入人心而具有强大艺术力量。
Powered by PunBB 1.4.6, supported by Informer Technologies,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