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商王朝史事、王位继承制
答:
传说商人出自高辛氏,是诸夏之族中历史悠久的部族之一。早期主要活动于孟渚泽畔的商丘附近,并在对这一土地肥沃、物资丰富的薮泽地带的开发过程中发展起来。
相传商族的始祖是契,他兴于尧舜之际,辅佐禹治水有功,被舜封于商,赐姓子氏,为商族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业。太康失国时,契的孙子相土开始大力向东发展,其势力可能已达东海之滨,甚至征服过沿海或海岛的部落。契的六世孙冥相传为夏的水正,是一位以身殉职的治水英雄。冥死后,子王亥继位,大约在这一时期,商人驯服牛马,用于交通和生产,使生产力水平有的较大的发展。后来王亥越过河、济之间,向黄河以北发展,结果被有易氏酋长绵臣所杀。后来其子上甲微借助河伯的力量战胜有易,增强了实力,振兴了商族,成为后世商王祭祀的第一位先公。
由上甲微再传六代到汤,此时的商已成为东方的一个强大方国。借夏王朝日薄西山、夏桀重叛亲离之机,汤积极展开灭夏的准备工作。他将商丘旧邑扩建为亳邑,一方面在此积蓄军事力量,一方面大力争取小邦的归顺,还任贤使能,让伊尹、仲虺辅佐自己,逐步展开灭夏的攻势。在消灭葛、韦、顾和昆吾等国后,商汤在公元前1600年兴兵伐夏,在鸣条摧毁夏的主力,正式建立商王朝。
商汤灭夏后,诸侯臣服,又向四面征伐,使商王朝的统治区进一步扩展。商汤死后,因长子太丁早亡,太丁之弟外丙、仲壬先后继位,均由伊尹辅佐。仲壬死后,伊尹立太丁之子太甲为王,但太甲不遵循典则,被伊尹放逐在桐宫,三年后悔过方才恢复王位。太甲复位后励精图治,为商的发展作出较大贡献,后世尊其为“太宗”。
太甲以后,商王朝的统治比较稳定。雍己时一度发生“诸侯或不至”的情况,但太戊继立后,“殷复兴,诸侯归之”。从仲丁以后至盘庚以前,王室先后迁都五次。原因可能与仲丁到阳甲前后五代九王时的“九世之乱”,多次发生“弟子争相代立”的王室内部争斗有关。盘庚继立时,政治混乱、阶级斗争激烈;盘庚为拯救政治危机、缓和阶级矛盾,再次迁都于殷。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以后,商王朝结束动荡岁月,迎来了全面发展的崭新时期。
盘庚迁殷以后,商王朝各个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盘庚死后,其弟小辛、小乙先后继位。1251年,小乙死,其子武丁继位。武丁时期(前1250年~前1192年)是商王朝最为强盛的时期,他提拔傅说为相,大力改革政治,使殷道复兴。面对地方上的威胁,武丁时期因其政治、经济各方面的发展而武力大盛,有效地阻遏了周边游牧民族和其他方国的侵扰,开拓了疆域,传播了先进的商文化,对各地的开发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武丁以后,子祖庚、祖甲相继当政。从祖甲开始,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复杂,商王朝逐渐出现衰乱的迹象。统治者日益腐败。在社会上层,王权与贵族权势的矛盾一直存在,由此引起了王室内部的混乱,伏下商王朝趋于败亡的危机;在下层,阶级矛盾成为商末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和平民群众反抗奴隶主贵族的斗争——主要是集体逃亡现象日益严重,加重了统治阶级内部的混乱和社会的动荡。
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在商王纣(即帝辛,前1075~前1046年在位)的时候更为激化。在统治阶级内部,他削弱一些贵族的权势,遭到强烈反对,许多人在他的严厉打击下叛逃,商王室与贵族之间的矛盾加剧,统治机构趋于涣散,大大削弱了统治力量。纣还是一个有名的暴君。他大兴土木、加强搜刮,又滥施酷刑、肆意屠杀,激起平民与商统治阶级为敌。在众叛亲离、四面楚歌的局面下,商的败亡已成定局。在统治危机日益严重的形势下,各地诸侯纷纷叛离,周边各部也乘机内侵。为了转移人民群众和一部分贵族的视线,商王纣决定对周边各部用兵。但穷兵黩武的结果只是招致了自己的灭亡。在各种矛盾打到极端尖锐化的情况下,周武王兴兵伐纣,纣王兵败自焚,商就此灭亡。
商王朝由汤开始建立,到纣灭亡,共传十七代三十王。从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046年,大约存在了554年。
商王世系图参考及解析:
1、商王的继承以父死子继为主,辅以兄终弟及。
2、在早期的王位继承中,弟弟继承了王位的,在死后还要把王位传回给兄长(嫡长)一系。
3、第二十一代小乙之后,弟弟继承王位的再不将王位传回给兄长的子孙。
4、第二十七代武乙之后,再也没有兄终弟及的。
5、由此可见,商的王位继承制度是在实践中不断变化、走向成熟的。最终的结果标明,商王的个人权威日益上升,在王室中的支配力越来越大,从而控制了王位的继承,将后世的王位牢牢掌握在自己这一系手中。
Post's attachments01300000633587126139752794223.jpg
01300000633587126139752794223.jpg 71.15 kb, file has never been downloaded.
You don't have the permssions to download the attachments of this post.
hyqingl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