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曹峻:中国古代史A(1) 第一周 第一课

·基本信息
->教师:曹峻
->邮箱:xmcaojun@163.com
->期末考试:一般为闭卷考试
->课件不允许拷

========================

第一章 绪论

鼓励质疑教材,发现问题,并阅读课外材料加以解决

一、本课程讲授的时空范围
1、时间范围:先秦、秦汉史
(1)先秦的定义:
  1)秦统一以前的历史阶段,以往一般指春秋战国时期(因为直到这一时期文献才开始大量出现)
  2)20世纪以来,考古学蓬勃发展,材料日渐丰富,先秦史的范畴被拓宽;现在的先秦史上溯远古,已不再局限于春秋战国
2、空间范围:中国
(1)基本特征:
  1)由西向东的三级台阶,从南到北的多种气候,造成文化多样
  2)不同历史时代版图不同,中国人的组成也不同
(2)“中国”一词最近受到的质疑:
  1)存在稳定、同一的“中国”概念吗?
  2)中国是一个想象的政治共同体,还是一个实际的政治单位?
  3)“中国”能否承担人们赋予它的沉重意义?
(3)对“中国”一词的认识:
  1)现代以前的中国学者,几乎先验地使用“中国”一词,从未有过疑义

石介《徂徕石先生文集》卷十《中国论》:
夫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天地为之平内外,所以限也。
夫中国者,君臣所自立也,礼乐所自作也,衣冠所自出也,冠昏祭祀所自用也,縗麻丧泣所自制也,果瓜菜茹所自殖也,稻麻黍稷所自有也。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西方曰日戎,被发衣皮,有粒食者。北方曰狄,毛衣穴居,有不粒食者。其俗皆自安也,相易则乱。

陈亮《陈亮集》卷一《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臣窃惟中国,天地之正气也,天命之所钟也,人心之所会也,衣冠礼乐之所萃也,百代帝王之所以相承也,岂天地之外夷狄邪气之所可奸哉!

------------
好像跟古希腊人对自己和周边民族的认识差不多。
------------
  2)从今天再审视,中国已不居中,四夷也不存在,农业不再为本,旧“中国”内涵已经无法延续
  3)即便以前,“中国”的概括意义也十分有限;东南地区的海洋文化与中原正统的农耕文明存在很多差异,根本无法通过那些旧史书来统一认识;二十四史是站在中原立场上的史书,其对于周边地区的认识,我们应当警惕

二、先秦、秦汉史的大致梳理
(1)史前时代(传说时代)
  1)三皇五帝时期
  (Ⅰ)三皇说法一(无人名):天皇、地皇、泰皇(人皇)
  (Ⅱ)三皇说法二(有人名):
    Ⅰ)遂人、伏羲、神农
    Ⅱ)伏羲、神农、祝融
    Ⅲ)伏羲、女娲、神农
  (Ⅲ)三皇年代:约旧石器时代
  (Ⅳ)五帝(依史记说法):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
(2)夏
  1)禹->启->……->桀:历17个君主、14代
  2)年代:约前21世纪~前17世纪
(3)商
  1)商汤->……->纣:历31个君主、17代
  2)年代:约前17~前1046
(4)西周(都镐京)
  1)武王->……->平王
  2)年代:前1046~前771
  3)重要事件:厉王时共和行政(前841年),从这一年开始中国历史有明确纪年
(5)东周(都洛邑)
  1)春秋
  (Ⅰ)起止年代:
    Ⅰ)前771-前481(依《春秋》)
    Ⅱ)前771-前475(依《史记》★)
    Ⅲ)前771-前468(鲁哀公统治结束)
    Ⅳ)前771-前403(三家分晋)
  (Ⅱ)得名原因:孔子《春秋经》(所述历史:前722-前481)
  (Ⅲ)春秋五霸:说法有八种
  2)战国(?-前221)
(6)秦(前221-前207)
  1)始皇帝->胡亥->子婴:三世而亡
(7)西汉(前202-前9)
  1)特点:是汉民族文化发展的高峰
(8)新(前9-23)
  1)王莽改革:复辟周代礼制
(9)东汉(25-220)
  1)同样相当重要,很多事件影响中外历史进程,如:蔡伦发明纸、佛教传入

三、中国古代史的分类
(1)通史
(2)断代史
(3)专门史(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等)
(4)专题研究(某制度、某场战争、某人物)

四、学习先秦、秦汉史的史料与方法
1、文献史料
(1)先秦史:
  1)政治文诰汇编:
  (Ⅰ)《尚书》:记录从“虞”至秦穆公时期王室发布的命令等,分今文版和古文版

今古文之争经过:
1、今文经由文景时代的伏生口述默出,成为汉代官方教材;古文为汉武帝时期从孔子祖宅壁中发现,起初密不示人,直到刘向、刘歆整理时发现
2、刘歆认为左传更接近历史(左丘明年代与孔子更近),希望以左传和古文尚书等古文经为教材,遭到今文经学派抵制,被迫出走
3、王莽篡汉后重新重用刘歆,后者趁机推行古文经
4、王莽被杀后,东汉今文经学重新取得统治地位,古文经学也在民间得到发展,此后历代不断争斗、融合,直到清代康有为重揭旧案

今古文经学之区别:
1、两种经学最初只是文本不同,最后学风也不同
2、今文经讲究“经典”为孔子原话,至尊,微言大义;今文经学者致力于去解释“大义”
3、古文经认为“经典”就是历史书,认为孔子不过是一个历史编纂家,最终与今文经学走上不同道路

  (Ⅱ)《逸周书》(记71篇,据说是孔子编《尚书》时遗漏的部分)
  2)礼书:
  (Ⅰ)《仪礼》;又作“礼经”、“士礼”,是战国儒家学者编写的记载周代礼仪规则之书
  (Ⅱ)《礼记》:西汉戴胜所编,是孔门弟子讨论“礼”的意义和行“礼”规则的记录,并解释了晦涩的《仪礼》
  (Ⅲ)《周礼》:又作“周官”,分天(宫廷)、地(民政)、春(宗族)、夏(军事)、秋(刑罚)、冬(失传,汉代补录《考冬记》,介绍营造和手工业)六篇,是周代官职制度的记载

“礼”是行为规范,规定各阶层的权利与义务

  3)诗歌集:
  (Ⅰ)《诗》:分为风(民歌)、雅(周人传统的乐曲)、颂(周人和商人歌颂祖先的诗篇),价值主要在文学方面,但也反应了时人的生活
  4)史书:
  (Ⅰ)《春秋》经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Ⅱ)《国语》:记载周、鲁、齐、晋、楚、郑、吴、越八国历史
  (Ⅲ)《纪年》:西晋从战国墓葬中出土,记载从黄帝至西周->晋->魏襄王(前299)的历史,由此可见,实际是魏国的史书
  (Ⅳ)《世本》:一部资料汇编,包括帝王世系、本纪、世家、姓氏、营建都城的方法
  5)《周易》:周是周而复始之意,易通蜴,取变易之意,喻“世间万物都在一般地不断变化,但世间也有亘古不变的事物”;此外,也有“简易”之涵义
  6)先秦诸子著作:在思想史上有重要价值,也有一般的史料价值(从诸子的例证中可以了解古代事物)
(2)秦汉史
  1)史书:
  (Ⅰ)司马迁《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130卷,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上启黄帝,下至汉武帝
  (Ⅱ)班固《汉书》:纪传体断代史
  (Ⅲ)范晔《后汉书》:纪传体
  (Ⅳ)荀悦《汉纪》:编年体
  (Ⅴ)袁宏《后汉纪》:编年体
  (Ⅵ》《东观汉记》:东汉官修的史料总汇
  2)正典制度类
  (Ⅰ)《汉官七种》
  (Ⅱ)《汉律摭遗》
  (Ⅲ)《三辅黄图》:描述汉代长安城的情况
  (Ⅳ)桓宽《盐铁论》:记录汉昭帝时知识分子对于盐铁专卖制度存废的辩论
2、考古材料
(1)考古发现和传世的历史遗迹、遗物,包括居住遗址、墓葬、建筑、工具、器物、钱币等
(2)带有文字的遗物及古文字资料,主要有甲骨文资料、金文资料、刻写在石质材料上的古文字资料(秦石鼓文、春秋晋国大夫和其他公卿的盟誓)、简牍帛书文字(战国时楚国为主)资料等[特别重要,优先级远远高于一般考古遗物禹历史文献]
(3)王国维《古史新证·总论》提出二重证据法,点明考古学之重要
  1)王国维以此证明了《史记》是可靠的:“百家不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

与文献史料相比,考古资料可靠得多,使用时一般不必过于小心翼翼地考证真伪

五、教材与参考书
1、教材
(1)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福建人民出版社
2、参考书
(1)张荫麟:《中国史纲》,商务印书馆,2003年
(2)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2002年
(3)吕思勉:《先秦史》、《秦汉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4)姜义华主编:《中国通史教程·先秦两汉时期》,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其中思想比较新]

hyqinglan.net

2

回复: 曹峻:中国古代史A(1) 第一周 第一课

好~

3

回复: 曹峻:中国古代史A(1) 第一周 第一课

小建議:
一、
1、
(1)
  1)
最後兩級符號太像,不妨:
一、
(一)
1.
(1)
A.
a.

回复: 曹峻:中国古代史A(1) 第一周 第一课

xiaosheng 写道:

小建議:
一、
1、
(1)
  1)
最後兩級符號太像,不妨:
一、
(一)
1.
(1)
A.
a.

我在梦轩随录里用了几十篇这样的了,现在改我倒要不习惯了……

hyqingl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