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后由 黑豆 (2013-03-16 17:34:25) 编辑

主题: [12-冬]现代社会学理论

结合了各大学霸的版本,吐血整理。排版近乎完美!强迫症伤不起,完美主义伤不起!

一、    填空
1.    美国学者(米德)的思想是符号互动论的重要源头,他沿用并发展了詹姆斯提出的(主我)和(客我)概念,并提出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玩耍)、(游戏)和(概化他人)。

2.    (李宗吾)在同名著作中提出厚黑学的概念,但他认为(《心理与力学》)这本书代表自己的最高学术水平,在这本书中,他以一些同心圆图示解释了荀子与孟子的思想,这种解释思想与费孝通的(差序格局)有相似之处。

3.    为纠正帕森斯理论过于抽象的偏颇,功能论的另一代表人物(默顿)倡导(中层理论)。这种理论有可操作化的概念,以说明和解释有限范围的经验现象。

4.    (吴思)的同名著作潜规则成为近二十年来中国大陆的流行词汇,这本书的姊妹篇(血酬定律),这两本书的作者认为中国历史的元规则是(暴力最强者说了算)。

5.    波伏娃的著作(《第二性》)是当代女性主义的开创性文献,弗里丹指出(女性神秘)是一种意识形态,它使女性接受次等、无权和受剥削,米丽特提出(男权制)概念,他是男性支配的政治体系。

6.    (霍曼斯)借用行为主义心理学概念,提出实证主义,个人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交换理论,这种理论也成为(交换行为主义),(埃莫森)认为交换论过于抽象,网络分析缺少理论,他把二者结合起来所提出的理论也可称为(交换网络理论)。

7.    在人类学关于礼物的理论中,莫斯从毛利人(豪,hau)的观念中获得灵感。他把它称为(礼物之灵),认为它迫使收礼者作出回报。莫斯的这一思想英系那个了维纳对礼物的(不可让渡性)的阐释。

8.    (阎云翔)在《礼物的流动》中指出(金耀基)和(黄光国)对中国社会中人际关系的阐释最为出色。

9.    戈夫曼在(《污名》)中指出有秘密缺点的人使用共同的技巧,以管理对自己至关重要的信息,例如(隐瞒污名符号),(把自己受污名的标记呈现为具有另一种特征的标记),(对多数人保密但对少数人坦白,以依赖后者的帮助);(抢在其他人即将揭露自己之际事先暴露自己,以扭转自己的被动处境)等。

10.    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指出,在群体心理的普遍特征中,最突出的一点是(群体中个人自觉的个性)消失,形成一种(集体心理),此外群体总是受到(无意识)因素的支配,群体中个人的智力(下降),感情(彻底变化)、群体领袖的动员手段主要有(断言)、(重复)和(传染)。

二、    名词解释
1.    帕森斯五对模式变量之一对——扩散对特定
在某一互动情境中,行动者进行非此即彼的两难选择,要么认为自己或者别人的职责范围应当狭小和具体,要么认为职责范围广泛而分散。前一种倾向为扩散,后一种为特定。

2.    帕森斯四功能必备项
亦称AGIL图式。帕森斯认为有四个功能命令为所有系统的必备特性,它们是:
(1)    适应:系统必须应对外部环境中的紧急情况,它必须适应外部环境并使外部环境适应自己的需求。
(2)    目标达成:系统必须定义并且实现他的优先目标。
(3)    整合:系统必须协调与维系其各部分的相互关系,亦须管理其他三必备项之间的关系
(4)    潜在模式:亦称模式维系和紧张处理。系统必须提供、维系和更新个人动机,以及创造和支持个人动机的文化模式。

3.    默顿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显性功能:系统成员有意造成的功能。
隐形功能:无意造成的结果或功能。

4.    埃里克森意识形态
在宗教、科学与政治思想体系下面一个无意识层面的趋向,这个趋向在某段时间里,会用理念来修正事实,又会用事实来修正理念思想,其终极目的是在创造一个世界的形象,是以说服自己以支持自己与团体的认同感。

5.    心理分析与文化社会学中的矛盾情感
心理分析中的矛盾情感指主体身上存在的一对同样强烈、完全相反的冲动。它通常集中于爱和恨的对立,并常在强迫症与忧郁症病人身上。这一概念由布洛伊勒提出,弗洛伊德等的解释使之产生广泛影响,弗洛伊德认为,在俄狄浦斯情结中,矛盾情感以神经症的方式得以解决,其方式要么是反向形成,要么是移植。弗洛伊德以这个概念分析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和平政策,使之进入政治与文化领域。沿着弗洛伊德的思路,埃里克森进而用这个概念分析印度圣雄甘地的非暴力抵抗,使之进入现代文明之可能方式的讨论中。弗洛伊德与埃里克森的分析是文化社会学的重要资源。

6.    科塞社会安全阀
科赛沿用了齐美尔的安全阀概念,以指社会冲突中的一种正功能。它的意思是,各个社会都存在着这样一类制度或习俗,它作为解决社会冲突的手段,能为社会或群体的成员提供某些正当渠道,将平时积蓄的敌对,不满情绪以及个人间的怨恨予以宣泄和消除,从而在维护社会和群体的生存、维持既定的社会关系中,发挥“安全阀”一样的功能。故亦称社会安全阀制度。
例子:原始人有节制的复仇制度;前文字社会中在狂欢节期间对性禁忌、性回避的解除;西方文明社会中曾盛行的解决私人仇怨的决斗;现代和早期社会中一切有助于缓和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以及各阶层间紧张关系、消除人们平时紧张情绪的共同性的娱乐活动等。(不需要答)

7.    戈夫曼前台和后台
前台:个体表演时有意无意地使用的标准类型的表达装备,这里的标准类型指符合社会规范的类型。可以说,前台是扮演正式角色的社会场合。
后台:积蓄力量、做准备的地方。在这里,剧班可以排练,人们可以构想超出现实的表演能力、构造假象,也可以不按照常规社会规范放松自己、缓冲情绪。

8.    达伦多夫强制合作团体
ICA是一种拥有明确权威等级之区分的组织。其明显的特征是权力关系:其中有些角色有权迫使其他角色服从自己。而且,其中权利通常以合法化方式表现,因此被视为权威。ICA是一个分析性概念,可以包括任何层次的社会单位。从小群体或正式组织到整个社会,只要其中有权利与权威的分化,就可以成为ICA。达伦多夫强调ICA中权威的社会属性,刻意与个人主义心理学相区别。这里的权威着落于位置,而非个人之上。因此,一个人在一个组织中拥有权威,他在另一个组织中并不必然同样拥有权威。

三、    简答题
1.    比较布鲁诺和库恩的符号互动论
布:芝加哥学派,主动性,敏感化概念。
库:爱荷华学派,客观性,测量。
(1)    同
人性:人类具有创造和运用符号、自我反省和评估的能力。
互动:人类具有做出并解释姿势的能力,扮演角色是关键。
社会组织:对符号互动过程的认同是相同的,个体间符合互动是相同的。
(2)    异
(a)    人性
布:心灵把客体置入情境中;自我不是唯一客体;人的主动性,计划、定义、改变情境和行动。
库:置入情境的客体具有客观性;自我是重要客体;核心自我及所处群体的客观性。
(b)    互动
布:角色扮演的持续过程;互动中的客体包括两类,他人与群体、自我。
库:角色演绎过程;互动的客观性两方面因素;他人期望与情境规范、核心自我。
(c)    社会组织
布:行动者彼此调整反应而建构;社会结构是行动者置入情境定义的客体之一;行动者定义改变,社会结构改组。
库:社会结构由与期望或规范相关的位置网络组成;社会结构规范互动了社会结构、核心自我相对稳定。
(d)    方法、理论
布:进入心灵,敏感化概念。 
库:清晰测量,演绎推理,预测。

2.    布劳的结构交换论
布劳的社会学理论是从交换论开始的,后来转入宏观结构主义。其交换论点基于一种人性假设:人是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的,虽然社会生活表面上具有利他主义的特征。因此,社会交往就是人们用自己所不需求的资源换取自己需求的资源。任何情况下,人们交往都意味着交换。在交换论的脉络中,布劳试图超越霍曼斯具有行为主义心理学色彩的元素式交换论,试图从面对面的人际开始的人家交往开始分析社会生活是如何组织成复杂结构的。
(1)    人际交往起于社会吸引
社会吸引:人们进入社会交往是因为他们知觉得到报酬的可能性,这一知觉称为社会吸引。社会吸引包括内在吸引与外在好处,范围宽泛。包括爱情。
(2)    权力与地位的分化
权力分化:当一个人在交换中处于匮乏处境时,他只有服从他人才能使交换维持下去。这时,他人可以获得一种权力信用,亦即一种可以可用于以后交换的命令权力,于是,这个人和“他人”产生权力分化。
(3)    权力分化产生组织
两种社会组织都是权力分化的产物。
(a)    合法化组织。为获取社会利益,人们甘居臣属地位,这表明他们对权力实施的认可,他们在多大程度上沟通并表达这种认可,权力就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合法化。
(b)    对抗性组织,但人们认为权力的实施超出所得收益的价值时,他们就会彼此表达或沟通反对意见。他们为了有效地表达对抗,会形成对抗性组织,如社会运动、政党与工会等。
(4)    中介价值取代人际吸引
中介价值:人际吸引在宏观层次为共享价值所取代,这些价值即中介价值,因为它们为社会结构及其个体成员间复杂的间接交换链提供共同标准。他们将微观结构和宏观结构联系起来。

3.    默顿对科学界马太效应的分析
《马太福音》说:“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而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受此启发,在对科学史的社会学研究中,默顿提出科学界马太效应概念。
(1)    奖励系统中的马太效应
此概念的提出,乃针对科学奖励系统的不平等。非常有名望的科学家更有可能被确定取得了特定的科学贡献,并且这种可能性会不断增加。而对于那些尚未成名的科学家,这种承认就会受到抑制。默顿将这种不平等的分配模式称为科学界的马太效应。此效应对于处于事业发展早期阶段、处于不利地位的科学家的事业具有反功能。
(2)    交流系统中的马太效应 
同一文献,如果被地位较高的科学家引入科学文献,就能在科学共同体中获得更高的知名度。而科学是社会共享并在社会会中被证实的知识体系。因此,默顿指出,从科学交流的角度,马太效应亦有社会正功能。
(3)    马太效应与重复功能
重复功能:当两个或更多科学界分别独立地做出类似发现时,这些发现可能称为多重发现,他们被吸收到科学知识体系的可能性就会提高。同时,将马太效应的交流功能引申,一个独立发现的知名度,会因做出此发现的科学家地位之高而提高。马太效应和重复功能的关系。伟大科学家的独立发现,可抵过一群天资较差的科学家的多重发现。
(4)    马太效应的社会基础与心理基础
伟大科学家促进原创性发现,这是马太效应的正功能。一方面伟大科学家自己是原创性楷模。他的独立发现即使亦被其他科学家发现,他也有独特作用。另一方面,伟大科学家自己周边的科学家去做有风险但重要的问题。这也是马太效应交流功能的展现。但是当马太效应变为权威幻想的时候,他就违背了科学的普遍主义规范,而阻碍知识的进步。这时,马太效应发挥着反功能。

4.    莫斯对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区分
莫斯沿着涂尔干的思路对两门科学进行区分。在莫斯的科学体系中,生物学大于人类学,人类心理学与社会学都属于人类学。心理学中的动物心理学或者比较心理学部分属于生物学,但是不属于人类学。它主要区分人类心理学与社会学。
涂尔干:心理学的对象、重心或者基础在个人,社会学则在集体。人的两重性中,社会性更高级。莫斯的对话对象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后者认为社会学就是集体心理学,而集体心理学也是重心在个人的本能为基础的。莫斯沿着涂尔干的思路,认为社会学有与心理学不同的基质,在此基质之上的集体表征是社会学中最重要部分。可以把集体表征成为集体心理学,或者心理学的社会学,但是他与麦独孤的集体心理学或者社会心理学不同。
社会学有基质到集体表征的三个层次:
(1)    有物质欲数量的基质。男人、女人、老人、孩子在时间地点上的分布等。
(2)    (1)中的形态学现象可以统计。性别、年龄、分布、出生率、死亡率等。
(3)    在(1)(2)的基础上,存在历史、传统、语言与习惯。简称历史的。宗教、祖国、货币是这部分的重要对象,集体表征在这个范畴中,也是社会学最关键的部分。它涉及高级情感,而不能还原为本能。

四、    论述题备选
(一)    以《乌合之众》和《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为基础,并结合勒庞或者涂尔干的其他著作,讨论两人在群体与个人关系上观点的区别。进而,结合中国30年前的“文革”和当前改革的共识问题,阐述您在个人自觉和文化社群共识关系上的观点。
1、    总论
(1)    勒庞和涂尔干都是上个世纪之交,即社会科学奠基的关键时期的天才学者。身为法国人,他们同受法国大革命的刺激,并关注群体或者集体问题。
(2)    但是,两人在集体与个人关系上观点相左,勒氏赞赏英国的个人主义,贬低群体,涂尔干认为在个体性与社会性(集体性)之间,后者是人性的高级层次。
(3)    涂尔干对个人和集体的关注来区分心理学与社会学。但是这个区分不适用于勒氏。勒氏关注群体,但不是社会学家,而是社会心理学家。对于勒氏,韦伯的区分更适合,就是心理学关注非理性,社会学关注理性。
(4)    涂氏思想清晰,在方法论上贡献突出,而勒氏短于方法论,因此不被欧陆学院派承认。
2、    两本书比较,《乌合之众》简称乌合,《宗教生活基本形式》简称形式
(1)    集体与个人
乌合:群体:受精神同一律支配,自主的个性消失。个人,理智所在。
形式:集体:两重性之高级一重,神圣性。个人:低级一重,世俗性。
(2)    社会、历史之真实(联系其他著作)
乌合:不相信历史学
形式:重视人类学材料。涂氏其他著作重视历史学,如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
乌合:不相信宗教乃至法律制度,因为非理性的力量大。
形式:人类制度不能建立在谬误与谎言的基础上,宗教(形式)与法律(社会分工论)都与集体表征或者集体意识联系。
(3)    情感与理智
乌合:与个人相比,群体中理智弱,情感剧烈变化。情感似与理智对立,虽不尽然。
形式:宗教有强烈情感,同时是理智的根源。社会是理性根源。宗教社会学联系知识社会学
3、    政治与现代文明(联系其他著作)
(1)    勒氏持保守的精英主义立场,认为民主与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对现代民主持悲观态度。
(2)    涂氏认为道德个人主义是一种集体表征,国家意识的统一和个人主义相辅相成(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是温和的自由主义者,支持集体表征的民主。
4、    结合中国文革和当前共识问题
(1)    文革虽有乌合之众的意味,但是关键的是革文化的命,而非文化革命。是在压制与理性表达相关的前提下,使非理性情绪高涨。
(2)    当前改革共识又被瓦解的危险,理性表达是重建共识的前提。
(3)    涂氏的启发:个人自主性和政治文化的共享理性沟通平台,是相辅相成的。

(二)    请介绍默顿对科学界马太效应的分析,中国当前学术界问题加以评述
1、    奖励系统中的马太效应
此概念的提出,乃针对科学奖励系统的不平等。非常有名望的科学家更有可能被确定取得了特定的科学贡献,并且这种可能性会不断增加。而对于那些尚未成名的科学家,这种承认就会受到抑制。默顿将这种不平等的分配模式称为科学界的马太效应。此效应对于处于事业发展早期阶段、处于不利地位的科学家的事业具有反功能。
2、    结合当前中国学术界的评述
(1)    中国学术界的急功近利是阻碍科学发现的重要原因
(2)    急功近利助长虚假的马太效应,即非理性地增加有名无实学着的利益,阻碍年轻人或者未成名学者的探索。
(3)    扭转这一局面首先需要制度改革(自己发挥)
(4)    其次需要知名学者发挥道德心,发挥马太效应正功能;鼓励原创发现,需要青年学生学者培养自己宁静致远的学术心态,为文化与科学的繁荣做准备。
(5)    自己的认识

2

回复: [12-冬]现代社会学理论

近六千字,谁来拯救我!

回复: [12-冬]现代社会学理论

黑豆 写道:

近六千字,谁来拯救我!

排版近乎完美!

hyqingl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