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
《水经注》,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水经》全书一万余字,《唐六典·注》说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经注》是古代地理名著,共四十卷。
《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书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献中很多在后世散失了,所以保存了许多资料。
您尚未登录。 请选择登录或是注册一个新帐号。
世间已无理想乡 → 由 和月清岚 发表的帖子
水经注
《水经注》,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水经》全书一万余字,《唐六典·注》说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经注》是古代地理名著,共四十卷。
《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书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献中很多在后世散失了,所以保存了许多资料。
关侯祖墓碑记
清初康熙年间,解州守王朱旦在浚修古井的时候,发掘出关羽的墓砖。上面刻有关羽祖、父两世的表字、生卒年月等,资料比较详细,还略有提到关羽的家庭状况。他因此写了《关侯祖墓碑记》。据墓砖上文字记载,关氏家其实是个文人世家。关羽祖父叫关审,字问之。汉和帝永元二年庚寅生,居住在解州常平村宝池里。
典略
《典略》,三国时期魏国郎中鱼豢所著,是一部业已失传的中国古代野史著作。内容上起周秦,下至三国,纪事颇广,体裁驳杂,系作者抄录诸史典故而成。清代名士纳兰容若辑有佚文。《典略》的作者鱼豢在正史中无传,生平无从考知。
了解《典略》,需注意《典略》与《魏略》、《典略》与《三国典略》并非一书。
《魏略》也是鱼豢所撰,但容若在辑佚时已经发现,在《三国志》裴注与《水经注》中,凡出现〈魏略〉与〈典略〉时,均分别书之,绝不混同。而且二注作者生活时代与鱼豢相距最近,可见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二书的区分还是很明确的。再比较〈魏略〉与〈典略〉的佚文,发现二者在体例上完全不同,因此不能视为一书。
《三国典略》则为唐朝景龙至开元年间昭文馆学士丘悦所著,记述南北朝中晚期史事,涉及东魏、西 魏、北齐、北周、梁、陈六朝的历史。其所谓三国,指关中、邺郡、江南,与人们熟知的魏、蜀、吴三国概念完全不同。本书亦已失传。
香料在亚历山大东征后的希腊化时代到古罗马帝国后期之间是它第一次在欧洲令人痴狂,第二个时期就是中世纪中期到大航海时期。越是欧洲的帝国的强大,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富裕阶层的扩大,享乐思想的增长,对于改善食物口味和保存食物,还可以用药和制成香水的香料就越是需求量大。
而印度,东南亚(尤其是印尼)则是香料的大宝库,从公元前四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都是香料的起源地,香料始终是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贸易的重要元素之一。
的确,当时从印度和东南亚到西方有陆路,算是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从南亚次大陆过开伯尔山口到阿富汗,到伊朗,再到两河流域,黎凡特和小亚细亚,从那些海港运到欧洲。北欧和东欧人从维京人的时候开始,利用第聂伯河,伏尔加河的水路经过黑海,里海到中东,用木材,奴隶交换丝绸,香料等奢侈品。
航海时代先是葡萄牙人垄断从东非海岸城邦到印度果阿再到马六甲和摩鹿加的香料贸易,然后十七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又趁伊比利亚联盟衰落之际夺取马六甲,锡兰等地,并且以巴达维亚为中心,以武力手段控制爪哇一些地方以及周边小岛,以当地人为奴隶种植香料,垄断胡椒与豆蔻贸易,并且把香料种植推广到加勒比海岛屿和苏里南。
香料可以改善食物口味和保存食物,还可以用药和制成香水。
(http://tieba.baidu.com/p/1161991964)
这其实指的是印加帝国的权力集中程度。拉美三文明的玛雅算是类似苏美尔城邦的诸城邦,阿兹特克从十五世纪开始成立三城同盟,到后期才使阿兹特克的特诺奇蒂特兰权力超越其他两城之上。而印加帝国则像中国汉朝,波斯帝国,奥斯曼帝国和绝对君主制的欧洲帝国一样是中央集权的帝国,在当时超过同一时期西班牙的权力集中水平。
在梯田和灌溉设施创造的丰富的粮食产量,完备的道路驿站系统,坚固的堡垒和城墙,强大的武装力量的基础上,还有自诩太阳神后代的君权神授的印加王的统治,使印加帝国拥有强大的力量,足以操控国内经济,就像西汉武帝时期盐铁专营一样,调动财力物力维持庞大的帝国和抵御外来侵略。
印加的劳役制度,米塔制,是非常有效的制度,国王下达命令,无数青壮年劳力在村社头人的率领下前往指定地点参加对水利灌溉,道路驿站,宫殿,神庙等庞大工程的建造。这种完备的劳役制度后来被西班牙殖民者利用来在波托西等银矿开采白银。
印加人还注重国家的经济的调控,如果某地粮食短缺,就把另一地区的粮食无偿运送给他们进行补充。
最重要的是,商品货币关系对印加影响不大,金银尽管丰富,但是不用于货币交易,而是用于装饰祭祀。
同一律
以公式A=A表示的定律,表述为:每一事物都是其所是;或者表述为:如果任何事物是A,那么,它是A。某物不可能既是其所是同时又非是其所是。同一律是与矛盾律和排中律并列的三个传统的“思想律”之一,人们认为这三个定律对一切思想都是基本的和根本的。
矛盾律
亦称不矛盾律。这一规律与排中律和同一律构成古典逻辑的基本思维规律。矛盾律说,对任意命题p,p和非p不能在同一时间和同一方面为真。这个规律禁止同时断定一个命题和它的否定或矛盾命题。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判定任何包含矛盾的命题是假的,任何否定一个矛盾的命题是真的。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一书中把矛盾律定义为这样一种观点:“任何东西在同一时间不可能既存在又不存在”,并宣称“它是所有原则中最无可争辩的原则”。坚持这一规律的强烈动机在于:在古典逻辑中,接受矛盾就毁掉了任何有意义言谈的可能性,因为每一命题都被矛盾所蕴涵。近来有人已经发展了容许某些矛盾的逻辑系统。
排中律
思维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构成古典逻辑中所有证明的基础。这个规律说:一事物或者是P或者是非P,不能在同一时间和同一方面既不是P又不是非P。在语义上它可以表述为:对任意谓词P和任意对象x,或者P或者P的否定对于x为真。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一书中把排中律定义为下述观点:“在矛盾中不可能有居间者,对于一主词我们必须或者肯定或者否定任意谓词。”当我们说一命题或陈述必定是或者真或者假时,排中律就便成为二值原则。它成为真值表方法的基础,但在多值逻辑和直觉主义逻辑中受到拒斥。是否坚持排中律或二值原则的问题,在当代逻辑和哲学中已经成为区分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分水岭。
和月清岚 21:46:01
王仕国《全球化背景下的宗教本土化浅析》
现在我们尚不能断言文化全球化将给文化发展带来什么——像某些学者所认为的文化的趋同,无限止地接近同质化的论调一直备受质疑,因为文化中的某些元素要完全被全球化消解其个性的存在却是从历史上找不到根据,如特定的风俗、习惯和地方性文化道德,即使是外来先进文明强势介入处于弱势状态的国家、民族或地域的文明时,也从未使这种文明彻底改头换面……
-----------------------------
这段话我无法苟同。“某些元素”、“特定风俗”无法彻底改头换面,那么“其他大部分元素”、“一般性风俗”呢?即便不论,就从“历史依据”来看:我们当前享受着的许多结果,未必便不是已经消失了的文明的“特定”成就,而那些已经消亡的国家、民族,而今何处可觅?不具一般历史知识的民众,谁又对此有所知道?此外,先进文化没有强势介入,却藉由其吸引力潜在地同化,能不能消解文明?只存在于史料里的文明,算不算“存在”的文明?他们连各自的名字都没有了,而并入了诸如“华夏文明”之类的集合,在自身消亡以后被生命力更强的其他文明所代表,算不算改头换面了?而且我想我们对此并不能置身事外地来探究。如果“全球化”不是最终极的一体化,那么现存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文明不都毫无疑问还有“被代表”的可能吗?
和月清岚 21:46:19
这个你怎么想?
上白沢文光 21:54:02
他只是说尚不能断言而已嘛
上白沢文光 21:54:11
这个空间就很大了
和月清岚 21:55:07
那你觉得“文化的趋同,无限止地接近同质化”可能性高吗?
上白沢文光 21:56:18
你的同质化是怎么算
和月清岚 21:56:36
这是他提的
上白沢文光 21:56:49
所以会引发文不对题……
上白沢文光 21:57:16
我不知道他这里有没有特指某些层面
和月清岚 21:57:44
我想大概是生活习惯、文化风俗、宗教信仰、价值标准的取舍吧
上白沢文光 21:58:28
因为他在原文中提到“完全被全球化消解”
上白沢文光 21:58:45
所以可能会是比较狭隘苛刻的定义
和月清岚 22:01:39
我只是有点好奇,我提的“被其他文明代表”在他看来算不算被代表的文明改头换面了
上白沢文光 22:02:03
岚岚你提出来的东西有个问题:那些国家、民族消亡、不被人知,不代表其文化习俗的客观存在也消失了。如果不是人口毁灭,就算自己不清楚自己的来历也会保留一定特色,这种例子很多
和月清岚 22:03:01
我知道,就像找契丹人后裔找去云南一样
上白沢文光 22:03:34
不过我觉得所谓同质化不可能是单向的谁代表谁
上白沢文光 22:03:48
现在的全球化应该是混合
和月清岚 22:03:56
但他们不象征契丹文明,契丹文明更像是被汉文明代表了
和月清岚 22:03:58
对
和月清岚 22:04:00
之所以能代表
和月清岚 22:04:04
就是因为吸收了特征
和月清岚 22:04:27
但是最多只能吸收一小撮 不冲突的特征
和月清岚 22:05:19
而且不一定是能显著代表被代表文明本身特征的特征……
上白沢文光 22:06:30
因为全球化本身也只是个趋势
上白沢文光 22:06:59
保守一点也无可厚非
上白沢文光 22:07:55
另有一点,文化也并非纯粹是历史的延续,物质环境的变迁也完全可能引发变异
上白沢文光 22:09:23
自然环境的分歧目前还无法消除,那么相应的这个同质化也只会是一个有限的方面和程度上的
和月清岚 22:09:51
噢噢,这个对
和月清岚 22:10:47
我也想,这个同质化的有力推动力有两个 一个是改造自然的能力继续进步,还有一个……
和月清岚 22:11:38
发现异星系文明……
上白沢文光 22:12:47
我觉得如果这个全球化不是阴谋而真如其表述的一样并确实持续下去,那么产生的同质化的文明面貌也当是以新的足以支撑大一统的科技水平为基础的混血新文化
上白沢文光 22:13:06
这个新可能还会比混血更重一些
和月清岚 22:13:32
噢
和月清岚 22:13:58
与其说人酷似其父母,不如说人酷似其时代
上白沢文光 22:14:02
你提的外星文明也挺有道理
上白沢文光 22:14:29
确实目前人类还没有那么广泛和强烈的统一需求
上白沢文光 22:15:10
如果不是面对物种级的威胁不会有那么大的需要
和月清岚 22:17:57
邻居-->全家化
邻村-->全村化
邻省-->地区化
邻国-->国家化
冷战集团-->区域一体化
其他物种-->全球化
……
上白沢文光 22:18:16
反正多元化和一体化的二律背反是挺好玩
和月清岚 22:19:17
我觉得,绝对数字上的“元”毫无疑问在不断减少
和月清岚 22:19:37
人们对“元”不断清醒的认知和需求,是多元化的诱因
和月清岚 22:19:59
但是“元”还是在减少
和月清岚 22:20:15
其实吧,我觉得要是“元”没濒危,谁才不提多元化呢
上白沢文光 22:21:19
“多元化”这个系统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大元了
上白沢文光 22:23:47
多元化的基础到底还是“普世价值”的维系,而这个在文化面貌下求同存异提炼出的基础也就是真正的元吧,至于这是不是阴谋我就不好说了……
上白沢文光 22:24:10
如果举个人种遗传的例子
上白沢文光 22:24:27
虽说和文化的复杂反应并不一定贴合
上白沢文光 22:24:40
就是很多巴西人长得像印度人
和月清岚 22:25:09
然后呢,其实都是葡萄牙人么
上白沢文光 22:25:13
不
上白沢文光 22:25:32
两者有着完全不同的形成时间和背景
上白沢文光 22:25:50
自然环境也只是较为类似
上白沢文光 22:26:11
但因为都是高度混血的产物,所以会面貌接近
上白沢文光 22:26:20
个人看法
上白沢文光 22:26:26
没实际调查过
上白沢文光 22:26:57
基因上都是黑白混血为主,一部分摄入黄种
上白沢文光 22:27:14
这个倒是有数据
和月清岚 22:28:37
噢,你的意思是,“普世价值”展示一个人类幸福的发展目标,大家纷纷努力,结果各文明即便多警惕其他文化的影响,还是会越来越向这个方向接近
这一点你认为可能是阴谋?
上白沢文光 22:28:50
我不确定
上白沢文光 22:28:56
这是可能性
上白沢文光 22:29:34
因为当前这么不均衡的世界布局利益纠缠太多
上白沢文光 22:29:56
这个推行的普世性未必就与真实存在的普世性契合
上白沢文光 22:30:31
是我因为承认自己的无知而存疑
和月清岚 22:31:09
你觉得真实存在的普适性有哪些内容呢?
和月清岚 22:31:15
普世
上白沢文光 22:31:29
所谓人性吧……
上白沢文光 22:31:36
好大的东西
和月清岚 22:33:34
譬如“无压力、无恐惧地生活”这一类?
和月清岚 22:33:50
而不是自由、民主、天赋人权
上白沢文光 22:33:58
这就是我一直存疑的原因……自己都理不清……
上白沢文光 22:34:08
太没把握了
上白沢文光 22:35:13
我猜测是物种本能与共生所需的社会禁忌调和的产物吧
上白沢文光 22:35:36
说到底还是要看生存条件是否满足
上白沢文光 22:37:37
只有存在了“人类不得不一起团结否则就不能生存”的条件才会真正彻底同质化吧
和月清岚 22:39:13
也就是说,先进生产力和优秀制度带来的趋同效应有一个限度,那个临界值,只有外星文明冲击才能突破
上白沢文光 22:39:30
这就不好说咯
上白沢文光 22:39:40
超越我太多,太先进了
和月清岚 22:40:42
这个例子历史上比较多,现在就比较难想象了
和月清岚 22:40:51
也许只有土著部落还有这个可能……
上白沢文光 22:41:08
也可能是其他东西,但应当会是物种存亡级别的威胁,如新进化的物种、外星人入侵、地球枯竭……
上白沢文光 22:41:41
要是往悲观的说,就是为了争夺独一霸权自相残杀到死?……
上白沢文光 22:42:36
我的立场就是:承认趋势,结果存疑
和月清岚 22:46:19
唉,好多东西,感觉简单想想,好像能想出结果;仔细想,就好像变成鲁迅,看见一个,知道这个不是,看见另一个,知道这个也不是,就是不知道什么是了
上白沢文光 22:50:21
问一个有点跑题的东西
上白沢文光 22:50:30
由普世价值想起的
上白沢文光 22:51:30
有人担心自由民主和过于舒适的生活造成人的平庸化、劣质化会造成物种的衰落乃至毁灭
上白沢文光 22:52:00
你怎么看
上白沢文光 22:52:24
这种保守主义的观点
和月清岚 22:55:39
我觉得人应该不至于齐头并进地走向平庸和劣质,因为内部原因就这样无疾而终;而且即便出现问题,在物种足够衰落前,就会有人篡夺自由民主,结束过于舒适的生活
上白沢文光 22:56:23
他们的意思是从现在起直接制止自由主义的扩张……
和月清岚 22:56:48
把这个任务交给未来的暴君吧
上白沢文光 22:57:37
人家可是要自己当哲学王、帝王师的……
上白沢文光 22:58:13
这个其实主要是政治哲学和伦理学的问题
上白沢文光 22:58:39
但是对于我来说也确实是个苦恼而无奈的抉择
和月清岚 22:58:44
不懂,求真相
上白沢文光 22:59:28
我是说那一系保守主义学者的精英执政倾向……所以说哲学王
回复删除
飘过 0
砸 0
顶 0
3楼和月清岚[封]27.115.82.199[封]发表于 2012.06.22 07:19:15
续
上白沢文光 23:00:13
岚岚的价值取向还是当年的中左派吗
和月清岚(26713138) 23:17:58
话说就在一两年前池初又给我测了一次
上白沢文光(798661664) 23:17:57
恩
和月清岚(26713138) 23:18:14
我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外加温和的自由派
上白沢文光(798661664) 23:18:21
流苏(1418533671) 23:18:29
……这是什么派别
流苏(1418533671) 23:18:36
新左翼?
和月清岚(26713138) 23:18:40
就是经济极左,政治稍右
和月清岚(26713138) 23:18:57
好像跟柏拉图 甘地什么的在一个象限里
上白沢文光(798661664) 23:18:59
不愧是学院里的理想主义者
流苏(1418533671) 23:19:00
= =经济为什么极左啊
和月清岚(26713138) 23:19:06
傅立叶 圣西门
流苏(1418533671) 23:19:09
我喜欢自由经济……
流苏(1418533671) 23:19:18
但是宏观调控为主
和月清岚(26713138) 23:19:33
宏观调控为主是啥自由经济
上白沢文光(798661664) 23:19:46
他说凯恩斯吧
上白沢文光(798661664) 23:20:11
兰兰的自由派是什么意义上的?
流苏(1418533671) 23:20:16
= =
流苏(1418533671) 23:20:40
就是没有现在这么自由
上白沢文光(798661664) 23:20:49
还是说: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流苏(1418533671) 23:20:56
= =
流苏(1418533671) 23:20:59
不要
上白沢文光(798661664) 23:21:03
这个名词好长……
和月清岚(26713138) 23:21:05
我也不知道怎么给我算的,大概系统觉得我的政治诉求是期望着人们自发地、道德地走向共产主义
流苏(1418533671) 23:21:17
有市场经济特色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
上白沢文光(798661664) 23:21:36
……
和月清岚(26713138) 23:21:45
通过长期缓慢的非暴力政治变革
上白沢文光(798661664) 23:21:59
那个四象限确实太简单化了
上白沢文光(798661664) 23:22:23
特别是对中国这种前殖民地新兴发展中国家
上白沢文光(798661664) 23:23:04
而且是改良的社会主义……
上白沢文光(798661664) 23:23:10
太鸡巴复杂了!!!!
和月清岚(26713138) 23:23:18
大概是这样:不能逼迫有产者放弃他们的资产,但确实希望他们能放弃资产
上白沢文光(798661664) 23:23:30
果然是理想主义啊
流苏(1418533671) 23:23:37
- -有产者可以保留资产
上白沢文光(798661664) 23:23:56
岚岚的选择是出于道德观的吧
流苏(1418533671) 23:24:00
如果能主动分享一下就更好了
和月清岚(26713138) 23:24:10
他问的都是你希望中的世界
和月清岚(26713138) 23:24:16
但我是不抱希望的
和月清岚(26713138) 23:24:22
毕竟达不到
上白沢文光(798661664) 23:24:22
哈哈
流苏(1418533671) 23:24:19
和月清岚(26713138) 23:25:51
流苏(1418533671) 23:26:31
上白沢文光(798661664) 23:27:08
大陆没有极右派
流苏(1418533671) 23:27:27
有的话也被消灭了吧
上白沢文光(798661664) 23:28:00
因为以中国为主体的话,极右派该是辜鸿铭那一类吧……
上白沢文光(798661664) 23:28:54
恢复帝制的才算真正的保守派吧
上白沢文光(798661664) 23:29:27
反正现在台湾的主流政党都相当的左……
和月清岚(26713138) 23:29:31
可惜左边的人在不断刷新
流苏(1418533671) 23:29:32
那不就是旧社会了
和月清岚(26713138) 23:29:41
本来拉法耶特坐在保皇党的左边
上白沢文光(798661664) 23:30:08
都是相对的嘛,五毛、美分大部分都是自己YY出的敌人
和月清岚(26713138) 23:29:55
结果罗伯斯庇尔又搬了条凳子,坐在他左边
和月清岚(26713138) 23:30:13
保皇党死绝以后,就变成右派了
上白沢文光(798661664) 23:31:45
中国人搞民族主义在美国就是左,在本国其实就是右
上白沢文光(798661664) 23:32:35
但大陆的民族主义不是那种真正的本族国粹,而是以MAO之类的虚拟符号代表民族……
和月清岚(26713138) 23:31:57
上白沢文光(798661664) 23:32:51
所以落实下来又成了左……
上白沢文光(798661664) 23:33:35
这些年很火的保守主义被划入新左派就是这个问题
上白沢文光(798661664) 23:33:45
儒家社会主义……
和月清岚(26713138) 23:33:52
其实应该按原始定义来,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的是左派;觉得差不多应该缓一缓了的,就是右派
流苏(1418533671) 23:34:07
左派比较激进
上白沢文光(798661664) 23:34:14
由于历史积习被不断误读
上白沢文光(798661664) 23:34:33
希特拉!
流苏(1418533671) 23:34:34
- -b
和月清岚(26713138) 23:34:16
右派也有激进的
上白沢文光(798661664) 23:35:18
不是英国的座位吗……
和月清岚(26713138) 23:35:21
激进左派 --> 剁了国王
温和左派 --> 废了国王
流苏(1418533671) 23:35:30
- -b
和月清岚(26713138) 23:34:57
拿左右派概念诞生的法国大革命来说
和月清岚(26713138) 23:35:54
难道我误会了
和月清岚(26713138) 23:35:51
是英国,不是法国呀?
和月清岚(26713138) 23:36:00
先接着来
上白沢文光(798661664) 23:36:08
温和右派-君主立宪或二元君主制
上白沢文光(798661664) 23:36:21
激进右派-王政复古
和月清岚(26713138) 23:36:45
0 0 你的提法跟我的不对应
上白沢文光(798661664) 23:36:47
我也记不得是英国还是法国了……
和月清岚(26713138) 23:36:51
我那个是行动-_-
上白沢文光(798661664) 23:36:52
上白沢文光(798661664) 23:37:22
那就是温和右派-保留皇上但是做出让步
和月清岚(26713138) 23:37:28
按行动来
温和右派 --> 制止革命进一步发展
激进右派 --> 把革命者统统干掉,革命法律统统废除
上白沢文光(798661664) 23:37:46
激进右派-皇军剿匪……
和月清岚(26713138) 23:37:58
上白沢文光(798661664) 23:38:26
但法国本身是殖民帝国
上白沢文光(798661664) 23:38:43
又是自主自然演变
上白沢文光(798661664) 23:38:58
到第三世界就复杂多了
上白沢文光(798661664) 23:39:09
比如中国
和月清岚(26713138) 23:39:48
没有主线嘛……坐标是四维、五维的……
上白沢文光(798661664) 23:39:50
对外卖国的、维护皇室的似乎都被算作右派
上白沢文光(798661664) 23:40:21
可明显他们是在终点上敌对的
和月清岚(26713138) 23:41:29
这说明我朝的左右派只是个幌子,其本质是共产党视角上的革命和反革命 极左就是过于革命 理想值得肯定,行为需要商榷
和月清岚(26713138) 23:41:47
以上不代表我的意见
和月清岚(26713138) 23:42:17
要我自己,我怎么觉得理想也不值得肯定来着……
上白沢文光(798661664) 23:42:51
现在好多保守主义不也和DANG积极合作嘛
上白沢文光(798661664) 23:43:43
同样是对米国右派,有人从内容上学成了自由派,有人从思维模式上学成了儒家社会主义、成新左……
和月清岚(26713138) 23:44:20
我觉得DANG的性格已经非常保守,只是保守的内容也许不同罢了……
上白沢文光(798661664) 23:44:23
反正我朝那些个派大多是出于利益虚构出的集体
上白沢文光(798661664) 23:44:36
这就是分歧所在
上白沢文光(798661664) 23:46:01
何况在西方,ZZ文化保守(白人精英主义之类)与经济保守(古典自由主义)是一致的,而我国的ZZ文化保守还在农业社会……
上白沢文光(798661664) 23:46:20
所以不构成统一完整的右派
和月清岚(26713138) 23:46:26
zz文化保守是啥
和月清岚(26713138) 23:46:35
转载?
和月清岚(26713138) 23:46:34
祖宗?
上白沢文光(798661664) 23:46:39
皇国、国粹
上白沢文光(798661664) 23:46:45
ZHENGZHI
上白沢文光(798661664) 23:46:51
上白沢文光(798661664) 23:47:20
儒家资本主义和儒家社会主义都是文化保守
上白沢文光(798661664) 23:47:43
从思维方式上看是右派
上白沢文光(798661664) 23:48:15
不过回归小农经济的终极保守大概是死绝了……
上白沢文光(798661664) 23:48:55
那么沉重的总而言之就是:我国的左右分野命名是伪命题
和月清岚(26713138) 23:49:10
因为恐怕已经没有小农经济的得利者了
上白沢文光(798661664) 23:51:32
上白沢文光(798661664) 23:51:54
台湾就算有也早转行成资本家了
1.现代法西斯主义起源于意大利,希特勒当时搞啤酒馆暴动就是效仿墨索里尼的进军罗马,后来他上台后更是效仿墨索里尼建立德国的国家机器。这样两国就有意识形态的联系。
2.两国都对一战的战胜国在战后凡华体系下的支配地位感到不满,德国不用说了,赔款,割地限制军备,使其渴望向英法复仇。意大利在巴黎和会也没有得到对东地中海的支配权,受英法遏制。对外利益相符。
3.两国都面临社会经济的严重问题,意大利自从战后,共产主义者们就发动一系列的暴动,威胁到工厂主和农场主们等上层的利益;德国在经济危机中,魏玛zf无法缓解危机,失业人数比例世界第一,共产主义思潮又泛起。加上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社会民主党在1918年取代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事情一直让保守分子对社会主义者不满。共产主义者传播的无产者联合起来和阶级斗争又是两国上层推崇的民族主义的死敌。两个国家都一致反对共产主义的威胁,以及它们的支持者——苏联。
罗马从没有一个可以称作是皇帝的头衔。。。中文翻译的约定俗称- -
可以翻译成皇帝的名号多了去了。。。拉丁语的“princeps元首、augustus奥古斯都,kaiser凯撒,dominus多米努斯,imperator大元帅”,希腊语的“autokrator独裁者,baselius巴西琉斯”
威廉二世的帝号和罗马的不同,他是the emperor in German,德意志的皇帝,这个是自称的,但也可以说是来自神罗的皇位。
= =至于保加利亚,拜占庭承认了保加利亚君主的“沙皇”地位,虽然沙皇Tsar一词到底是来自凯撒一词还是来自某草原民族的大汗一词一直都有分歧。若是前者,则肯定被承认为皇帝,若是后者则毫无关系。
至于拿破仑,这货的帝号也是自封的,虽然是教皇给他加冕的皇帝之位。
= =理论上,教皇可以加冕皇帝,但是无权把帝号随便授予一个人,不过这都无所谓了。毕竟查理曼的帝号最初就是教皇谮越授予的。
在拜占庭,凯撒的地位之逐渐下降的吧。从哪朝开始被授予非储君了?
- -至于在神罗,这个称号是1186年亨利六世第一次加冕使用的,凯撒一词暗示着帝国的再次统一,亨利六世的野望吧。
大概解释下每个能被称作“皇帝”的词的意思吧。princeps元首不多说了。Augustus给予统治帝国的权威,此词的意思是神圣的、或者说至圣的。imperator原本只是给予将军的称号,后来演化成“皇帝”专用,此头衔授予皇帝军权。kaiser凯撒,戴克里先用作共治皇帝的称号,西部帝国沦落后,凯撒在东部的地位一直下降,从共治皇帝跌到类似“储君”的概念,最后甚至是亲王一类的贵族头衔。在神罗,第一个加冕凯撒的是亨利六世,大抵也是暗示帝国的再统一概念,不是必要的加冕头衔,虽然之后神罗皇帝一直称凯撒。dominus这个词是主人的意思,由于罗马人讨厌rex国王一词,所以从图密善开始的“皇帝”为了神话自己,在自称上使用dominus一词,直到戴克里先将其作为皇帝的正式称号。
- -希腊语那两个,Basileus就是希腊时代的国王一词,希拉克略改革后,其他头衔全部废弃,只留下此词作为“皇帝”,这是帝国东方绝对君主制化的标志。至于autokrator,那个词是imperator的希腊语翻译,但是他本身是给谮主的称号,独裁者,也能看出东方世界更容易接受君主制的显现。
遵照格拉西乌斯原则,皇帝拥有在克里斯玛神秘体系里最高的地位。皇帝给予了国家对旧罗马领地的宣称权和高于一切其他国王的身份。
- -从理论上来说,法王、英王、波兰国王、匈牙利国王、意大利诸公爵等等都是皇帝的附庸。虽然随着时间推移,帝国掌控力度低了,开始被迫承认这些国家对帝国没有义务,亦或是帝国在辩论中失败。比如法国在启蒙时代就有过讨论法国对帝国没有义务的经典讨论。
另外。。。皇帝一词的用法也很有趣,威廉一世称帝的时候,措辞上很有讲究。
The emperor in German,德意志这片土地上的皇帝,The emperor of German德意志皇帝,The emperor of Germans,德意志人的皇帝。最后取得哪个我记不太清楚了,应该是第一个。。。
(原作者:塞纳琉斯之怒)
莫雅平,这是一个人的名字,他是一个人。我之前对莫雅平先生是全无了解的,我既未见其人,也未读其文,不知他是个干什么行当的人。至于读了这套尼采文集,看到那序文是莫先生作的,我大概明白莫先生是善于舞文弄墨的。不然,我完全可以把他想象成一位高级焊工或货车司机。
我有幸读到了尼采的著作,我激动的内心甚至按奈不住,在孤寂的环境中露出过于欣喜的表情,我微笑着长舒着大口的气。但是令我愤怒的是这放在每一本尼采文集最前头的名为《尼采,一位应该被超越的伟人》的莫雅平先生所作的序。很确切,我有些无法忍受!
我原本如每一个大地之上的平民,有着博爱的心,可我最喜爱的莫过于真诚。也恰是我这颗强烈的追随真诚的心,使我轻而易举的发现了许多东西虚伪的本质,于是我无法容忍,理所当然地要愤怒了。我要细细说起莫先生这篇序里引起我愤怒的地方。当然我单是从他的一些字句里批露出他那无知粗浅的理解,借以显出他那鄙俗的原形和虚伪的本质。我无力也无意,实际上也完全没有必要对他的这篇序文和尼采哲学做一个整体的探根溯源般的解析。
这篇序文末一段这么说:“对一般读者而言,…认定尼采的“超人哲学”就是说“人应该自强不息”,然后在人生旅途上实践它,这样就没有白读尼采了。吸其精华,为我所用,何在乎是否不求甚解!有时候,读书不求甚解,也是一种乐趣,甚至是一种境界。不是吗?”
读书不求甚解,甚至还是一种境界,难道是吗?读书者,是因为有求知欲,欲知不知者,故读书,是从书中求得“解”。而读书又不求甚解,却是乐趣,却还是一种境界,此话怎讲?此人究竟为何读书?怪哉!不过有一种解释,就是大抵社会尊重读书人,此人对书中所涉一概没有兴趣,他读书是为了给别人看,他营造假象以换得尊重。试想他若强抱起一些深奥的书本在路边“研读”起来,途经者看到后会认为他是多么的了不起,当人们发出“啧啧”的赞叹声离开,他会惬意地闭上双眼独享这甜蜜的幸福,是不是呢?对于莫先生所言读书不求甚解的乐趣和境界,我想也就唯有此解了。
不错,吸其精华,为我所用,这是很实在的道理。但是把尼采的“超人哲学”认定为“人应该自强不息”还应该自鸣得意吗?这不是支持“误解”吗?这不是教人们去误解吗?当然在人生中实践“人应该自强不息”的理念是没错的,但是既然读尼采的书,我们就应该明确一个态度,尼采真正讲的是什么?如果我们不能真正理解尼采的精神,我们应明确:“我不懂。”这不妨碍我们去实践“人应自强不息”的。而读了尼采的书什么也不懂,却不懂装懂,还一定要认定尼采的“超人哲学”就是“人应自强不息”,这不是自欺欺人吗?而莫先生还向别人大谈经验,我还是奉劝读者们不要学莫先生的做法。这不懂装懂正是妨碍一个人进步的最大毒瘤。
莫先生的这篇序文里无知的言论是颇多的,当然他也用肤浅的辩证法二分尼采,即说尼采是一位“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伟人”,但我们完全能够发现他根本就对尼采知之甚少,即他根本就不了解尼采因何伟大。他想必在写序之前急忙搜寻些相关资料,他遵照了一些既成的流行的说法。但他的思路也根本脱离不了他肤浅的认识的局限,他自以为上天赋予每个人给别人挑毛病的能力他尤为擅长,也是因为他发现他对别人所说的尼采的伟大的方面理解起来困难,于是他较多地发表他那对尼采的“糟粕”的方面的井蛙之见,完全是井蛙之见,但也许他还自鸣得意。
“没有普通人的衬托,哪里还有英雄之说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究竟是要赞美普通人还是贬低普通人?是说普通人的价值在于衬托英雄吗?这句话实际矛盾得很!强调普通人衬托英雄实际是对普通人的贬低。即使莫先生要赞扬普通人,可是仅强调普通人衬托的作用能表达什么呢?如果我们稍深入一点会发现,一个得意于被普通人衬托而为英雄的人在尼采眼里并不是英雄,相反,尼采倒十分讨厌这种人,他时常批判这种人。不妨看看尼采所说的“上帝之死”——“上帝是自杀身亡的吗?——厌恶他那些虔诚的崇拜者,因为他们把所有的问题都丢进他神圣的手中,显得太懦弱,太无知,无法自己去处理。”可见莫先生是完全错误了,至少是尼采不愿做这种被普通人衬托的英雄。
“如果英雄与普通人不共戴天像尼采主张的那样向庶民开战,天下必定大乱,英雄也难以继续当英雄。”尼采说他与“市侩”不共戴天,要向“市侩”开战,因此就能说尼采是要消灭所有普通人吗?而莫先生就已经想到“天下必定大乱”,这倒显得着眼长远!尼采真正厌恶和不能容忍的是“市侩”的什么?是其心智的不健全,即普通人一切行为的来源——愚昧。而不知莫先生是否有过百分之一的似尼采厌恶愚昧“市侩”的经历呢?大概是绝对没有过的。要是曾经有过那么一丝,想必也能理解一点尼采的心情。“英雄也难以继续当英雄”,尼采会自豪于被庸人“市侩”拥护为英雄吗?忘了尼采说上帝是怎样死的吗?“英雄难以继续当英雄”,这很理直气壮呀!而尼采竟然羞于当所谓这种“英雄”。“英雄人物善待普通人,这种仁慈即使是出于被迫,也是英雄得以长期自保所必需的。”说这句话的人啊,你能感受到你的庸俗吗?也许只有莫先生这样的人才满门心思地思索着“长期自保”,可惜又是哪门子的英雄呢?
“在有奴役的地方,谁都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莫先生说,“不知尼采是否想到过这一点。”莫先生是以自己想到这一点而自鸣得意吗?尼采是不是就真的没有莫先生这么想的深刻而全面呢?莫先生觉得“山峰难以摒弃它赖以耸入云天的山体”,觉得尼采可笑,但是我们由此也看出莫先生太平庸了,因为他竟没有一丝进行哲学思考的能力。莫先生以为自己的例子是多么的深刻,但这竟是唯有庸人才会如此思索的。
“然而尼采主张消灭弱者和劣者,未免过于偏激,谁能在所有方面超过别的人呢?”莫先生的理由就是谁也不能在所有方面超过别的人吗?尼采想过要在烹饪方面胜过一流厨师,在拳击上胜过职业拳王吗?而莫先生也许是认为自己就在很多方面胜过尼采,比如虚伪、厚脸皮。“假如人与人的关系只能以敌意为基础,有几个人还愿活在世上呢?”不过我们相信,无论如何莫先生还是会留在世上,因为我们可以确切地察觉到莫先生是多么的地热爱生命!但是可以从哪里获得尼采赞成人与人的关系只能以敌意为基础的证据呢?可以,那就是断章取义,将尼采关于人说过的那些悲愤乃至轻蔑的话摘出来,可莫先生也说过这不符合事情的真相。因为在第二段里莫先生说:“尼采学说的复杂性,尤其是二战时纳粹分子对其学说某些部分的肆意曲解和利用,……。然而,尘埃落定,今天我们终于逐步对尼采有了一个更公正的认识。”既然莫先生认为我们对尼采有了一个更公正的认识,那么以上认识是不是又与希特勒之认识如出一辙呢?莫先生其实是做了这样一件事情——有甲说:“人是高级动物。”乙听了之后对别人说:“甲说人是猪。”而莫先生却首先说:“乙将甲的话理解错了。”然后又质问甲:“你凭什么说人是猪呢?”
尼采诚然对人的现状极为不满,这种不满甚至成为他的哲学思考的一个重要出发点。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尼采的不满并非那种冷嘲者的不满,心中没有理性的光,一味怨天尤人。相反,这是一位热望者的不满,他的不满正是出于对人性所包含的可能性的高度评价,出于对一种真正的人的形象的热烈向往。尼采道:“我放弃了一切,我拥有和宝贵的一切;我什么也不再留下,除了你,伟大的希望!”所以,那些认为尼采是一个敌视人类的反人道主义者的人有必要对他们的看法作出深刻的反思——即你们的认识太肤浅了!
【亚丁帝国亚丁拉尔王朝世系】
新帝国历纪年皇帝姓名(登基年龄)登基原因
1年奥贝里斯托·艾莱拉·亚丁拉尔(38)统一
17年奥赛罗·艾莱拉·亚丁拉尔(23)嫡长子
57年加列特·艾莱拉·亚丁拉尔(32)嫡子、武勇
61年西路瓦尔·艾莱拉·亚丁拉尔(16)父战殁
69年塞菲利亚·艾莱拉·亚丁拉尔(4)父变态
71年奥菲拉尔·梅卡德·亚丁拉尔(24)西路瓦尔堂侄
75年奥丁·梅卡德·亚丁拉尔(24)让贤
105年塞维尔·艾莱拉·亚丁拉尔(25)西路瓦尔侄
145年贝尔萨巴·艾莱拉·亚丁拉尔(40)
150年萨弗·艾莱拉·亚丁拉尔(2)拥立
170年卡尔·艾莱拉·亚丁拉尔(6)拥立
201年路西亚·欧多斯·亚丁拉尔(7)拥立
212年菲萨尔·艾莱拉·亚丁拉尔拥立
275年撒卡兰特·奥路菲拉·亚丁拉尔(21)篡位
【行省对照】
东伊利亚行省——中国 山东省
仙德尔行省——中国 河南省
西伊利亚行省——中国 陕西省
意图揣测:伊利亚应该是帝国中部的古国名,地域跨越今天的若干行省。
宿舍里翻出一本中学时写的《北风纪》设定集,虽然过时,里面还是有一些内容的。现在录在这里,以防丢失。
辅导员:崔海霞
办公室:学工办(A517)
联系方式:13636641938 66132070
工作范围:日常学生事务处理、党建、思想政治教育、海外交流
就业专职辅导员:卢小芳
办公室:学工办(A517)
联系方式:66132070
工作范围: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帮困、学籍、征兵
教学秘书:秦菲菲
办公室:院办(A621)
联系方式:66133115
工作范围:选课、四六级考试、普通话考试等学习方面事务
组织干事:宋桂林
办公室:院办(A619)
联系方式:66133228
工作范围:党组织关系结转、党校培训班等日常事务
团委书记:韦淑珍
办公室:团委(A508a)
联系方式:66133841
工作范围:团组织关系结转、学生活动策划、组织,学生社团指导等
历史系系务秘书:潘婷
办公室:历史系(A505)
联系方式:66133310
工作范围:专业课程设置、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相关日常工作
历史系班导师:成庆
办公室:暂无
联系方式:13916961066
邮箱:veron.cq@gmail.com
工作范围:学业指导、生涯规划
导生负责:舒薇
联系方式:18801794233
工作范围:协助辅导员开展工作
日史学研会
性质
日史网络同好会,共同讨论研究日史
基本方针
1.填补中文日史领域空白
2.在现有资料水平上再作提高
3.日史资料的搜集与保存
4.重视对新人的帮助与指导
研究范围
上古日本至大政奉还
讨论及研究不涉及政治、个人好恶,不得侵犯版权
平台
群博
QQ群
3.论坛(非公开)
管理人员
评委3名,负责评论、筛选文章
群博管理2-3名,负责群博维护及文章更新
常务若干(不超过3名),负责发展策划、宣传及日常事务处理
资料部成员若干,负责资料收集整理,方便会员查阅
专题小组
会员可自行组建、加入专题小组,每名成员同时参加的小组不得超过2个,专题范围不可过大
专题小组的责任:1.收集整理专题范围内的现有资料;2.保留整理小组讨论记录;3.撰写原创文章
专题小组每季度需将小组讨论记录、原创文章报至评委处,评委择优选出刊登群博的文章、讨论记录;整理后的资料报至资料部。
成果突出的小组可在群博上获得一个专区。
三季度未见任何成果的专题小组将被裁撤(已开专区的小组不在此列)。
会员入会
对日史感兴趣的同好均可加入,入会后必须加入(组建)一个专题小组(管理人员除外)。
文章的评论与发布
匿名评论,三名评委一人指出优点、一人指出缺点、第三人提出改进建议。
对原创文章的评论采取不公开方式,评委私下将评论及结果发给小组或个人。
会员文章默认可在群博发布,但版权属于小组或个人,学研会不予干涉。
严厉惩处抄袭行为,一次警告,再犯者除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文版序言
人们阅读任何东西都应提出批评,这是因为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没有任何东西能作为纯真理或完整的模式而被人接受的时代。
-----------------------------
我觉得应是“阅读任何东西都应独立、宽容地思考”,真理虽然不存在了,但毕竟远离真理不是我们本来的愿望。我们是要接近它,那就应该以兼收善者为目的,不要以摈弃恶者为终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文版序言
19世纪,整个世界接受了一种社会模式,那就是西方的资本主义。如今,在也不存在什么世界性的社会模式,因为所有社会都处在深深的危机之中。
-----------------------------
所以我反感任何程度的“追求某某社会模式”。我认为当下要做的,应该是全面细致地从下往上考虑,修正每一处发现的问题,最后修正成什么社会,我们就过什么社会;那也就无所谓社会主义,无所谓资本主义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文版序言
世界目前生产的食物多于它的需求。如果将这些食物平均分配,我们将拥有一个人民过于肥胖的世界,但是,这些食物并没有平均分配……因此,在我们的时代,古老的生产率问题首次得到解决之后,营养不良和忍饥挨饿的人却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
-----------------------------
我们都明白这一问题,可是却没有一个更好,或言之更可行、更公平的机制被找到,来解决这一问题。暴力社会主义已被证实是失败的,下一个改变世界的灵感将是什么呢?恐怕只有从小处一步一步地边做边想了。
黄敏兰《贵族发动了法国大革命?》
……《降临》比较了当时各种社会力量的作用,提出完全不同的看法:“人民并非原初的推动力量。没有合法表达手段的资产阶级,在迫使国王诉诸民族的过程中作用甚微,农民和工人阶级的作用则更小。特权团体才有迫使国王屈服的必要手段:僧侣有僧侣会议,贵族盘踞在各高等法院和省三级会议里,正是这些机构迫使国王屈服。贵族发动了大革命,平民则完成了它……
---------------------
是的,下断言之前,请考察对象的实际力量。资产阶级有力量独立登台演出,总是吉伦特党以后的事情了。
黄敏兰《贵族发动了法国大革命?》
在法国,因绝对主义王权强于英国,决定国家税收的正式机构——中央三级会议长期没有召开,但是地方的三级会议依然有较大的力量,由大贵族组建的各高等法院也起了较大的作用。法国大革命的序幕就是由高等法院揭开的。高等法院不仅是司法机构,还是贵族参政、议政的机构,有巴黎的和地方的两种。巴黎的高等法院曾多次驳回国王的财政预算,认为“王国政府不能随心所欲地设立税收和征税,它必须事先得到最高法院的同意。最高法院是阻止政府为所欲为的制约。”
-------------------------
黄敏兰《贵族发动了法国大革命?》
1788年,为对抗路易十六不合理的增税方案,巴黎高等法院庄严地发表宣言《民族权利和君主制根本法》,明确提出制约王权,得到各地民众的热烈响应。这一运动已被称为法国史上的“贵族革命”,它恰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先声。
------------------------------
之前看米涅的书,好像没有留意到这么多。看来,高等法院也代行了参议院的职能。
黄敏兰《贵族发动了法国大革命?》
贵族反对王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贵族下层因为陷于穷困而对旧制度不满,希望有一个大的改变,能建立一个新秩序。对于上层贵族来说,情况则较为复杂:一方面他们不满足于已有的特权,希望在政府中取得更多权力,这样势必与王权(原文作“主权”,应是笔误——和月清岚)发生冲突;另一方面,他们优越的生活条件使之与资产阶级靠近,因而从资产阶级那里获得较多现代的自由思想。
------------------------------
想起前些天微博上对于贵族问题的讨论:http://hyqinglan.net/bbs/viewtopic.php?id=234
黄敏兰《贵族发动了法国大革命?》
实际上他们早就有贵族自由传统,这是他们接受现代自由思想的基础。拉法叶特、孟德斯鸠、米拉波都是著名的自由主义派贵族:拉法叶特曾亲身参加美国革命,是美、法两次革命的元勋,公认的“两个世界的英雄”;孟德斯鸠撰写《论法的精神》等著作激烈反对专制主义,对大革命的爆发起到重要的鼓动作用;奥尔良公爵的府邸成为自由主义思想的公共传播场所……
----------------
我都快忘了米拉波这个倒霉鬼。他的光辉尽管荣耀,却微弱得在这个群星闪耀的时刻里几乎难以分辨。
黄敏兰《贵族发动了法国大革命?》
让我们把将要出席三级会议的各方势力作一番审视:国王是想让三级会议通过他的征税方案,他能否如愿以偿,要取决于三个等级的态度。贵族极力主张召开三级会议,是要把纳税大户——资产阶级拉来作为自己的同盟军,共同对抗王权;其目的不仅是保住自己的免税特权,还要进一步扩大他们的政治权力。
-------------------------
贵族作为一个集体来说,是这样的。
黄敏兰《贵族发动了法国大革命?》
资产阶级属于非特权阶层:“第三等级”,在当时即被认为是一个“新阶级”。虽然是新阶级,他们的地位最终要由西方既有的社会分配原则决定,那就是社会权力来源于财产,而不是像中国那样,由政治权力决定财产分配。过去,王权和贵族的权力来源于地产,现在则要从新的财富中产生新权力。
------------------
这话是不错的,而且也许至今依然如此。近几年许多人攻击代议制,说由财富决定权力归属的政体何来所谓的民主;那么反观国内,由权力决定财富归属的政体,是否真能更好一些呢?
黄敏兰《贵族发动了法国大革命?》
有些贵族不是出于功利的考虑,而是以公正的态度明确支持资产阶级。还有些贵族加入国民议会,与第三等级站在一起。但是大多数贵族自然而然地反对资产阶级的要求,他们可以放弃免税特权,却不甘心放弃政治权力。
----------------------------------
法国大革命可以说是贵族“最后的舞台”;在这样的一个舞台上,许许多多的贵族出色地完成了他们的谢幕,将社会的中坚地位转交给了资产阶级。可是“瑜不掩瑕”,八重云所言“骑士精神和贵族精神不影响贵族的龌龊”,也许的确如此。
黄敏兰《贵族发动了法国大革命?》
人民的政治激情是有特殊的经济原因的,这与资产阶级的革命目标主要是追求平等和政治权力有所不同。此前,政府因严重经济危机征收高赋税已经让人民的生活贫困不堪,而大革命前夕,因粮食歉收造成物价飞涨及食品短缺又加深了人民的苦难。贵族的免税特权一直招致人民的怨恨——因为这明显增加了第三等级的负担。而贵族们无视人民饥肠辘辘、生命不保的悲惨境遇,却仍在竭力维护他们的特权地位,就更激起人民的愤恨。人民希望三级会议能够减轻他们的赋税负担——这是最直接的目标。同时,他们还朦胧地期望一种新世界的诞生。
-------------------------
民众是易于煽动,又易于满足的。历代的“革命者”必须把握这两点,否则只有玩火自焚。
黄敏兰《贵族发动了法国大革命?》
需要指出的是,王家军队之所以支持巴黎市民的暴动,得归功于此前资产阶级的策反行动。因为资产阶级深知军队的内情:贵族垄断高级军职,阻挡了下层军官的晋升之途;士兵们也深受物价高涨之苦;驻扎在巴黎的军队与巴黎市民密切接触,有些还与市民通婚,所以他们很愿意站在第三等级的一边。资产阶级便乘机利用各种方式向军队策反,包括在经济上给予援助——支付士兵薪金和购买武器弹药用以装备倒戈的军人。如果没有军队的协助,单凭市民的力量是不可能成功攻下巴士底狱的。
---------------------------------
“坚持党对革命军队的领导”、“枪杆子里出政权”……
梁工《圣经解读》P20
闪族是上古阿拉伯人、阿卡德人、迦勒底人、亚述人、希伯来人等西亚民族的统称,相传是挪亚长子闪的后裔,最初游牧于阿拉伯半岛南部。
-----------------
噢……
梁工《圣经解读》P22
针对某些评论家否认摩西历史真实性的说法,塞西尔·罗斯认为:“要是觉得陶瓷碎片比一个民族的记忆或远古的文字记载更有意义、更可靠的话,那么这样说可能是对的。但是,这位伟大的律法制定人对希伯来精神上的影响是如此巨大,以至于到头来我们只能把它归因于一个给现代人留下不可磨灭印象的人物。即使没有摩西的记述流传下来,也必须要假设一个摩西一样的人物,用他的行为来解释希伯来民族及其独特的文学、律法、伦理以及宗教法规的存在。”
-------------------------
出自《简明犹太民族史》。这句话难以说服我,难道所有吸纳进汉的民族,都要出现一个拓跋宏吗?
梁工《圣经解读》P41
犹太人认为耶和华上帝是世间惟一之神,他在地上的居所是耶路撒冷的圣殿,因此世人都应到耶路撒冷圣殿去敬拜上帝。基督教则认为,上帝的救恩已经来临,上帝在信徒心中,信徒应去万国传福音、为耶稣基督作见证。耶稣基督乃是上帝天父的圣子,是犹太人历来盼望的弥赛亚。而是否承认耶稣就是“弥赛亚”,成为基督教与犹太教的根本区别。
------------------------
这是普世化的开始吧。
梁工《圣经解读》P58
由于以色列人未能恪守与上帝所立之约,上帝乃派其独生子耶稣基督降世,与人另立“新约”。
----------------------
……
杨慧林《“本地化”还是“处境化”:汉语语境中的基督教诠释》
值得关注的是:“本地化”既可能“转变、再造原有的文化”,也可能被原有的文化所消解。
-----------------
王仕国《全球化背景下的宗教本土化浅析》
宗教的本土化因政治因素呈现的不对称、不平衡的态势有两个方面的具体表现:“以弱势政治为背景的宗教,其本土化主要是适应、服从当地社会文化;而以强势政治支撑的宗教,其本土化则有可能改变、重构当地社会文化的格局。”
------------------------
历史上,“强势政治”也未必就强大于“先进文化”。否则强如契丹,焉能向汉民靠拢?最后,它倒是成了“被原有的文化所消解”的,而基督教之于近代,“转变、再造原有的文化”的时候确实多些,这倒是符合前述猜想的。
杨慧林《“本地化”还是“处境化”:汉语语境中的基督教诠释》
……“本地化”得到了越来越清晰的限定,然而在具体的汉语语境中,还需要进一步区分这一概念的理想界说与其实际意指,并且进一步发掘从“适应化”、“本地化”到“处境化”的可能延伸。
-------------------------
看来处境化倒是这两个阶段的升级状态了?
杨慧林《“本地化”还是“处境化”:汉语语境中的基督教诠释》
“适应化”被认为适于范礼安和利玛窦的传教策略……这一传教策略包括四步:“适应之道”是指学习中文、入境随俗、儒服儒冠等等……主旨无非都是对受众及其语境的“适应”而已。
----------------------
这仿佛就是先前提过的“文化披戴”与“本色化”问题?
杨慧林《“本地化”还是“处境化”:汉语语境中的基督教诠释》
如果将基督教的信仰及其传播置于解释学的框架,那么教会不仅是一个“信仰的群体”,而且首先是一个“话语的群体”。“话语”当然不会意味着“自说自话”,而是要带着信仰的异质性张力,在现实的语境中表达出自身价值的针对性意义。因此无论“本地化”的得失如何,基督教都必须进入中国人的现实经验。这既是“处境化”的机缘和根据,也是基督教在汉语语境中所要面对的另一困难。
-------------------------------
杨慧林《“本地化”还是“处境化”:汉语语境中的基督教诠释》
由此理解“真正的天主教神学”,至少会为“本地化”的讨论带来两层提示:第一,信仰本身应当能够超越被给定的文化载体;第二,“本地化”倘若摆脱“本文化化”的诠释观星,或许可以通过“处境化”的具体经验延伸自己的理想。
----------------------------
杨慧林《“本地化”还是“处境化”:汉语语境中的基督教诠释》
“境际化”,通常可译为“跨文化性”。它所强调的一斤不是传播者或接受者当中的任何一方,确是“同一的福音”。从“跨文化性”界说“本地化的动力”实际上是将基督教信仰的传播视为一种普遍的理解活动,而不仅仅是西方向东方的文化移植。因此这样的“本地化”之要点,首先在于信仰与生存价值的关联,却并非信仰与文化载体的关联。“处境化”之为谓,可能更多地包含了这样的潜台词。
----------------------------
杨慧林《“本地化”还是“处境化”:汉语语境中的基督教诠释》
基督教在汉语语境中逐步凸显的三种诠释结构,也暗示着“本地化”向“处境化”的延伸,即:唐代景教的“以佛老释耶”,明清以降的“以儒释耶”,以及主要体现于“文革”之后的“以生存经验释耶”之趋势。相对而言,前两种诠释结构较多传统的“本地化”色彩,后一种则大体上是“处境化”的。
-------------------------
杨慧林《“本地化”还是“处境化”:汉语语境中的基督教诠释》
一般而言,基督教的伦理作用及其对社会结构性空缺的弥补,可能是它在中国大陆得到迅速传播的主要原因,也是其“处境化”诠释的核心内容。
-----------------------------------------
综上,简要归纳一下这个“处境化”:
它应该是一种建立在超越文化形态的、普遍性的价值观念上的概念。可能主要表现为:本地信徒将外来宗教不透过任何本土文化媒介,而直接作用于生活实践中,透过其对生活实践的损益来评估其价值。能够“处境化”的宗教应有较强的生命力与较大的普遍意义,这种普遍意义符合各地人生活中的基本诉求。如:社会平等。
看来“处境化”的结果是一个宗教最吸引人的部分。于一个对宗教懵懂抑观望的人看来,慕道者与信徒在心灵上的充实、在道德上的完满与在行为上的纯粹是最无暇美丽的。
卓新平《圣经鉴赏》前言P1
作为宗教经典,《圣经》是基督教徒的必读之书,信徒们将之视为汇成其拯救精神和爱感文化之心曲神韵的灵泉活水,在书中领悟基督教教义,寻觅信仰的真谛,获取灵性生活的依据。作为珍贵史料,《圣经》记载了犹太民族和古代地中海地区其他民族的历史发展和变迁,成为史学家们探索隐、洞幽独%B
卓新平《圣经鉴赏》前言P1
作为宗教经典,《圣经》是基督教徒的必读之书,信徒们将之视为汇成其拯救精神和爱感文化之心曲神韵的灵泉活水,在书中领悟基督教教义,寻觅信仰的真谛,获取灵性生活的依据。作为珍贵史料,《圣经》记载了犹太民族和古代地中海地区其他民族的历史发展和变迁,成为史学家们探索隐、洞幽独微的指南。作为古代文献,《圣经》涉及远古社会的神话、传说、历史、体制、律法、民俗和伦理,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古代文化百科全书。作为文学杰作,《圣经》汇聚了多种风格的诗歌民谣、叙述故事,是世界广为流传的众多文化典故之源,为世界文学、绘画、雕塑、诗歌、音乐等贡献出奇特的构思和大量的素材。
------------------------------
这是说《圣经》的多重意义。可是为何要将“珍贵史料”和“古代文献”分开表达?神话、传说、体制、律法、民俗和伦理,哪个不是珍贵史料呢?莫非只有一五一十地记录重大事件的历史书,才被作者看作史料呀!
卓新平《圣经鉴赏》前言P2
在我国,人们曾从语义、翻译、解经、诠释、神学、哲理、文艺、考古、历史、民俗、生态等不同角度论及圣经……
--------------------------
我其实很想知道从生态角度是怎么说的……
卓新平《圣经鉴赏》P1
基督教形成之后,进而继承并发扬了犹太教的“立约”之说,认为救主耶稣降世乃是上帝与人重新立了“新约”,因此把原来上帝通过立法而与犹太人所立之约成为“旧约”。
----------------
旧约的受者有诺亚、亚伯拉罕、摩西。原来新约是这个意思。
卓新平《圣经鉴赏》P2
古国腓尼基有一名为毕布勒(Byblos)的城邦曾以从事埃及纸莎草纸贸易而闻名,因此,古希腊人又常把毕布勒一词作为“书”的同义词……公元5世纪初,君士坦丁堡主教克利索斯顿开始把圣经称为“唯一的书”,Biblia遂成为基督教正式经典的专称。
-------------------
The Bible=“这本书”。
卓新平《圣经鉴赏》P3
犹太民族所属的古希伯来人,从民族学上来看,最早属于阿拉伯半岛上闪族的一支,与迦南人、叙利亚人、亚述人、巴比伦人以及阿拉伯人同属古代的闪族……苏美尔人在人种学上及语言学上属于哪一种族尚无定论,有些学者认为他们大约是中亚细亚的高原移居而来,属于生活在古代波斯湾以北地区的非闪族民族。
---------------------
如果说非洲可以代表人类,希腊可以代表文明,远东可以代表繁荣,那么最适合中东的词一定是“民族”吧。现今世界各地的民族成分,有多少与中东地区的游牧民族无关呢?
卓新平《圣经鉴赏》P4
亚伯拉罕的祖先们在美索不达米亚以游牧为生,直到亚伯拉罕的父亲在公元前1900年左右决定迁离乌尔……全部落往南迁徙,途中必须读过幼发拉底河,因此,亚伯拉罕的后代被称为希伯来人,意为“来自河那边的人”。
------------------
……
迦南地=巴勒斯坦;雅各改名“以色列”。
卓新平《圣经鉴赏》P4
他们继承了祖先们在两河流域所接受的宗教影响,所以,古巴比伦的不少宗教观念和创世传说等后来被载入希伯来人的宗教经典之中。
---------------------
这也是一个来源?
卓新平《圣经鉴赏》P4
公元前1700年左右,他们因迦南闹饥荒而去埃及居留,一呆便有四百年之久……希伯来人在埃及时期耳濡目染,自然又受到埃及文化和宗教传统的影响。
--------------
真是复杂多样。
卓新平《圣经鉴赏》P5
公元588至586年,他再次率军围城十八个月,最后攻陷耶路撒冷,灭掉犹太王国,并把大批犹太人掳往巴比伦国。这一时期在犹太民族历史上称为“巴比伦之囚”,即“犹太人被掳流亡时期”,直至公关前539年波斯战胜巴比伦,释放犹太人重返家园,才结束了这段民族耻辱的经历。在“巴比伦之囚”中,犹太民族一方面因在异国他乡漂泊流放这种屈辱生活而增强了其民族意识和宗教信念,另一方面又有意无意、直接间接地汲取了巴比伦人的宗教传统。
---------------
犹太民族形成阶段最重要的历史时期。不过,这是第二次吸收巴比伦地区的文化了吧?
卓新平《圣经鉴赏》P6
公元前539年至333年这一阶段在犹太民族史上为“波斯统治时期”,巴勒斯坦受控于波斯帝国。返回家乡的犹太人重建圣殿,逐渐恢复其宗教生活和民族传统。
----------------------
“劫后余生”?
卓新平《圣经鉴赏》P6
到公元前333年,希腊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灭掉波斯帝国,犹太人又落入希腊人之手,故称“希腊统治时期”。这一时期一直延续到公元前167年。
------------------
……
卓新平《圣经鉴赏》P6
……在这一时期,犹太人开始散居希腊世界各地,将希腊文明也溶入其宗教文化传统之中,使虔诚的信仰与思辨的这里巧妙地结合起来。此外犹太教的经典不断被翻译成希腊文,人们也开始用希腊文写作。这样,两希文明殊途同归、共构一体,《圣经》中古老经卷所反映出的希伯来传统开始与希腊精神相结合,形成了《圣经·旧约全书》往《圣经·新约全书》各篇章的过渡阶段。
--------------------------------
“两希文明”是欧洲文明的源头。
卓新平《圣经鉴赏》P6
公元前165年,犹太民族……举行起义,战胜塞琉古王国,恢复圣殿和失地。他们后来又靠与正在兴起的罗马帝国结盟,而于公元前141年取得了民族的独立。
--------------------
这里应该是“罗马共和国”吧。
卓新平《圣经鉴赏》P6
但是好景不长,昔日的盟友成为最危险的敌人……公元前64年,叙利亚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公元前63年,罗马大将庞培进军耶路撒冷……一举毁掉犹太民族短暂的独立。
-----------------------------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卓新平《圣经鉴赏》P7
在“希腊化时代”和“罗马时代”相交的这几百年里,犹太民族内部也产生了一些重要变化,如犹太教中形成了不同的党派团体,不同地域的犹太人在思想信仰上各有特色……
-------------------
这大约就是基督教兴起的开始?
卓新平《圣经鉴赏》P7
犹太教的各个宗派:
撒都该派
成员多为祭司贵族。是“希腊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注重今生的福利,不推崇天堂复活和彼岸世界的因果报应说,对现实的生活和社会的命运比较关心。
法利赛派
犹太教中的保守派。墨守成规,遵循古代遗训,束于传统礼仪,不敢越雷池一步。相信死人复活,承认天堂地狱。
艾赛尼派
强调与世无争,主张独善其身;讲究克制私欲、扬善避恶,将宗教生活与伦理道德相结合。
亚历山大派★
散居在希腊人埃及人之中的犹太人的思想,以侨居亚历山大城的犹太人为主;思想比较解放,敢于接受新思潮新事物。是希伯来文化与希腊文化结合的促成者,主张接纳希腊思想,融合两希文明,成为早期基督教理论家们的思想先驱。
西卡尼派(短刀党)等激进团体
主张以暴力反抗罗马人的高压。
卓新平《圣经鉴赏》P9
希腊文“耶稣”(Jesus)据学者考证乃是来自希伯来文“约书亚”(Joshua),词义为“耶和华拯救”,即“救主”的意思。“救主”在希伯来文中源于“弥赛亚”(Messiah,意指“受膏者”),在希腊文中则为“基督”(Christ)。可以说,希伯来文的“弥赛亚·约书亚”与希腊文“基督·耶稣”有着渊源关系。
--------------------
突然觉得,这俩希伯来文单词现在已经用滥了……
卓新平《圣经鉴赏》P9
“公元”常以A.D.表示,源自拉丁文Anno Domini的缩写,意为“主的生年”,而“公元前”则以B.C.表示,源自英文Before Christ之缩写,意为“基督以前”。
------------------------
难怪之前都不知道A.D.是什么意思,原来是拉丁文。
公元纪年和耶诞竟然是这么算出来的-_-
卓新平《圣经鉴赏》P14-15
旧约的三大部分:
律法书(托拉)
收集了希伯来人的古代传说、神话故事和民族历史,记载了这一民族有关宗教祭祀、道德规范、判罪量刑的律法。
先知书(勒布尔姆)
一些民间“先知”的著作汇编,其内容包括犹太王国兴亡的历史以及针对当时政治、社会、宗教情况而阐发的评论。
圣著(克图毕姆)
收集了流传下来的犹太诗歌、寓言、格言、谜语、比喻等。
卓新平《圣经鉴赏》P18-20
《新约》的四大部分:
福音书
主要内容是根据公元1世纪流行于巴勒斯坦的各种传说来塑造耶稣的形象。
使徒行传
全卷内容是展示耶稣升天后使徒们的活动,主要描述基督教早期教会的建立和彼得与保罗的传教生涯。
使徒书信
保罗书信反映了保罗派的神学主张和政治态度,与《约翰福音》基本上奠定了基督教会的正统教义。
启示录
《圣经》的最后一卷,是托名“约翰”的某个小亚细亚犹太基督徒所作。
卓新平《圣经鉴赏》P23-24
《旧约》的两种版式:
巴勒斯坦式
主要为生活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所应用,按“律法书->先知书->圣著”的顺序排列。
亚历山大式
广泛流传于不熟悉希伯来文的希腊世界的犹太人之中,将首5卷的历史书排在最先,然后接诗篇与智慧书,最后才是先知书。
卓新平《圣经鉴赏》P26-27
主要的英译《圣经》版本:
钦定本
1604年,英王詹姆斯一世应清教徒的要求重译的版本。也称“詹姆斯王本”。
钦定本修订版
1807年,英国教会人士发起修订工作;1885年修订完毕。通称“修订本”。
标准本与标准本修订版
美国经学家为满足美国基督徒的需求以英国“修订本”为基础校订的版本。1901年刊印,1952年发行“标准本修订版”。
新英语圣经
英国教会人士用通俗的现代英语重译,并根据死海古卷补充校订的版本,发行于1970年。通俗易懂、并融合各派之见,是目前最好的《圣经》英译本之一。
新美国本
美国天主教圣经会组织翻译,于1980年发行。注释详尽,收集齐全,且包括《后典》各卷。
福音圣经
联合圣经公会翻译出版的现代英语《圣经》,包括新教(1976)和天主教(1979)两种版本,为目前最流行的英译版本。
卓新平《圣经鉴赏》P27
这一德文译本扫清了中古时“德国语言这个奥吉亚斯的牛圈”,创造了现代德国散文,大大促进了德语的统一和德国近代语言文学的发展。
---------------
“人们用the Augean stable这个成语来比喻非常的地方或长期形成的积弊”。看来神罗的分裂不仅体现在政治上,还体现在语言上……
卓新平《圣经鉴赏》P29
《圣经》的主要中文版本:
和合本
1919年初,基督教会根据英译“修订本”出版的官话本《圣经》。因版面如蝶翅像合页,故称“蝴蝶本”或“和合本”。这一汉译本至今通用,《圣经》引语一般以此为标准。
思高本
1968年,天主教思高圣经学会翻译出版。包括《后典》大部分经卷,汉译卷名人名与“和合本”不同。是中国天主教所应用的汉文《圣经》。
联合本
1979年,联合圣经公会翻译出版,由侨居海外的中国学者从希伯来文和希腊文直接译出,简称“联合本”。译文采用白话文,是较新的中文《圣经》。
卓新平《圣经鉴赏》P36
解释圣经的原则:
古代教父时代
主要有亚历山大学派的“着重喻意原则”和安提阿学派的“着重字面理解原则”。
中世纪
有“不得损伤道德”、“不得危害信仰”等原则。
宗教改革以后
弗拉修的“历史原则”:宣称“历史是教义的基础”,认为只有对各卷成书时的历史真实情况有所了解,才能对其所提出的教义作出正确的解释。
格拉修的“语言原则”:强调应在对原本所用古代语言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来解释《圣经》。
近代基要派的“灵感原则”:认为《圣经》各卷都是来自上帝的“灵感”,各卷的具体作者只是上帝的工具;坚持《圣经》绝无错谬,不同经文之间不存在真正的矛盾。
现代派的观点:《圣经》虽有上帝灵感,但各卷作者都是凡人,其经文不可能摆脱人为因素,解经时还须从各方面分析研究。
卓新平《圣经鉴赏》P37
中世纪解经学者的其他两种观点:
麦蒙尼德提倡用理智来解释《圣经》,力图将那些彼此矛盾、模糊不清之处解释得合情合理、自圆其说;耶乎大·阿尔帕恰坚持理智应对《圣经》让步,完全接受《圣经》的各种说法和记载。
卓新平《圣经鉴赏》P43
冲破解经学:
唯理主义神学
对神迹奇事加以合理化解释,走上客观探索与理性解说之道。
例:
耶稣在水面上行走-->门徒透过夜雾看见耶稣在岸边沙滩上走动,产生误解
耶稣以五饼二鱼使五千人吃饱-->耶稣将自己仅有的五饼二鱼拿出来分给大家,慷慨之举感动众人,纷纷取出所带干粮分食共享
耶稣复活-->耶稣假死在石洞中,被地震震醒
圣经评断学
19世纪上半叶开创,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研究《圣经》的主要学科之一。
越出传统“解经学”的种种限制,对《圣经》进行不抱成见,不带先决条件的考证研究。利用历史学、古语学、典籍考证、考古发掘等现代知识对《圣经》卷册和文句进行考证,以鉴别其正误、真伪。从历史学和语言学角度评断《圣经》、探究其作品年代、起源和历史意义。
卓新平《圣经鉴赏》P46
近代以来对《圣经》的两种认识态度:
神话说
对“合理化”解释《圣经》故事中的神迹奇事和斥此为耶稣门徒的编造这两种过激观点都持有异议。认为在犹太思想氛围中的耶稣门徒深信耶稣就是《旧约》所预言的“基督”,于是将《旧约》中对基督的种种神奇描述照搬到耶稣身上。
这些神话故事并非出于个别作者一时的杜撰,而是在悠悠时空中众人相传、逐步定型。虽然越传越奇,但传者认真、听者虔信,其传播过程中并无欺骗之举。其本身的情节并非真正发生过的历史事实,而是富有诗意的优美观念、是对真理的深刻理解。
主体说
公开否定将耶稣视为历史人物的传统看法,认为关于“基督”的“观念”无意识地在早期基督徒社团中逐渐形成的论断不能成立。
福音书中关于耶稣的一组组故事和颇成系统的说教根本不可能由一群人无意识地流传而自然构成。“观念”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自我意识”,需要认识主体的中介作用。因此,福音书只能是个别福音书作者有意识撰写编辑的产物。
卓新平《圣经鉴赏》P47
19世纪以后对福音书来源的猜想:
口传说
认为三位作者在编写各自的福音时,都采用过当时各地口传的同类故事和说教。
互凭说
认为三部福音乃互为依据、彼此参照对比而写成。
文献说
认为三位作者都采用了已佚的早期共同文献。(一源、二源、多源说)
卓新平《圣经鉴赏》P49-50
上述考古活动发现了记载着巴比伦宗教与神话情况的原始资料,其中最有价值的便是《巴比伦史诗》(或称《创世史诗》)与《吉加美士史诗》,它们各自记载了爸爸理论宗教的创世神话和洪水传说,其中许多素材乃为《圣经》“创世纪”上帝创世、大洪水、挪亚方舟等描述的雏形。
……
从研究巴比伦宗教的远古记载,人们发现《圣经》中记载的伊甸乐园、创世神话和洪水传说皆受巴比伦宗教的影响,有些材料甚至是直接取自巴比伦的古代传说。
--------------------------
可以对照犹太人的经历探究原因。
-----------------------
卓新平《圣经鉴赏》P4
亚伯拉罕的祖先们在美索不达米亚以游牧为生,直到亚伯拉罕的父亲在公元前1900年左右决定迁离乌尔……全部落往南迁徙,途中必须读过幼发拉底河,因此,亚伯拉罕的后代被称为希伯来人,意为“来自河那边的人”。
卓新平《圣经鉴赏》P5
公元588至586年,他再次率军围城十八个月,最后攻陷耶路撒冷,灭掉犹太王国,并把大批犹太人掳往巴比伦国。这一时期在犹太民族历史上称为“巴比伦之囚”,即“犹太人被掳流亡时期”,直至公关前539年波斯战胜巴比伦,释放犹太人重返家园,才结束了这段民族耻辱的经历。在“巴比伦之囚”中,犹太民族一方面因在异国他乡漂泊流放这种屈辱生活而增强了其民族意识和宗教信念,另一方面又有意无意、直接间接地汲取了巴比伦人的宗教传统。
----------------------
这两次与巴比伦区域文明的交流对犹太人宗教文化与思想观念的影响是巨大的。
卓新平《圣经鉴赏》P51
塔模斯是巴比伦宗教中农业与春天之神,相传为女神伊西塔的情侣,巴比伦人认为四季的转换是由于他每年仲夏被杀,伊西塔降入阴间相救,此后大地生机皆息,乃至次年春天他被救出,天地才恢复生机这一循环过程所致。
------------------
噗……这神太惨点了……
王仕国《全球化背景下的宗教本土化浅析》
现在我们尚不能断言文化全球化将给文化发展带来什么——像某些学者所认为的文化的趋同,无限止地接近同质化的论调一直备受质疑,因为文化中的某些元素要完全被全球化消解其个性的存在却是从历史上找不到根据,如特定的风俗、习惯和地方性文化道德,即使是外来先进文明强势介入处于弱势状态的国家、民族或地域的文明时,也从未使这种文明彻底改头换面……
-----------------------------
这段话我无法苟同。“某些元素”、“特定风俗”无法彻底改头换面,那么“其他大部分元素”、“一般性风俗”呢?即便不论,就从“历史依据”来看:我们当前享受着的许多结果,未必便不是已经消失了的文明的“特定”成就,而那些已经消亡的国家、民族,而今何处可觅?不具一般历史知识的民众,谁又对此有所知道?此外,先进文化没有强势介入,却藉由其吸引力潜在地同化,能不能消解文明?只存在于史料里的文明,算不算“存在”的文明?他们连各自的名字都没有了,而并入了诸如“华夏文明”之类的集合,在自身消亡以后被生命力更强的其他文明所代表,算不算改头换面了?而且我想我们对此并不能置身事外地来探究。如果“全球化”不是最终极的一体化,那么现存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文明不都毫无疑问还有“被代表”的可能吗?
王仕国《全球化背景下的宗教本土化浅析》
宗教的本土化在“化”之于本土时,要充分适应地域历史、社会状况、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经济现实等本土因素,而且其本土化之“化”,是双向度的过程:既有表层之“化”,也有深层之“化”,前者称之为“文化披戴”,后者则指“文化融入”。
--------------------------
对于“文化披戴”和“文化融入”的解释。
王仕国《全球化背景下的宗教本土化浅析》
“文化披戴”的本土化是宗教传入的开始阶段就会发生的本土化方式,也是宗教的本土化较容易实现的方式,它反应了宗教对某种奔突文化在外表上的适应,其宣道活动、礼仪活动等宗教活动是本土化表层活动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对象。
---------------------
简而言之,“文化披戴”大约就是尝试为狗肉挂一个羊头之类的名目,以在韩国以外的国家推行罢?
王仕国《全球化背景下的宗教本土化浅析》
基督教传入中国以后,许多有远见的教会人士一直强调“本色教会”的建设,有人甚至要求传教士“戴上儒冠、穿上道袍、蹈上僧鞋”,要利用固有的民族风俗使基督教的活动与当地婚丧嫁娶、节日礼仪相贯通,要逐步实现从“孝道”和“纪念祖先”直接过渡到“基督徒祀祖”。
------------------------
这是“文化披戴”的形式,也是“本色化”的涵义。
王仕国《全球化背景下的宗教本土化浅析》
“文化披戴”的本土化旨在一种与本土文化的外在“形似”,并不希望改变其宗教观念、宗教思想这些宗教的内在因素,并力图固守自己特有的宗教情感、宗教体验。
----------------
“文化披戴”的内涵。
王仕国《全球化背景下的宗教本土化浅析》
“文化融入”的本土化是要获得与本土文化内在的、本质性的“神似”,本土化的目标旨在切入本土文化的核心部分,通过潜连本土文化的根脉、攀附本土文化的躯干面获得根源性的认可,实现由于内在的相融和结合而使相关文化得以重构。
----------------------
用个简单的释例,大约是这样:譬如宣讲马太福音7:1-12的内容,就查看孔子的论语,发现其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于是结合两者,作为普遍的概念提出,使文化背景相异的人进一步解除警惕,更好地接受外来的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出版社《基督教文化丛书》总序
随着人类发展步入“全球化”阶段和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基督教以其“文化披戴”和“文化融入”而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同时适应着、吸纳着各种文化,体现出“本色化”和“处境化”的基本特点。
-----------------------
kusanagi 21:00:17
……难道不是文化破坏与文化征服么
亮了……
---------------------------------
披戴可能是借用“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荡,不可争竞嫉妒,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罗13:13~14)与所谓“文化融入”都是本土化的形式。
本色化与处境化: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1912376/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中国历史大讲堂》总序
为此,我们曾一度犹豫彷徨,当一片飞叶被远风捎来时,我们因分不清它来自仙草还是毒藤而迟疑;当一堆泥沙倍湍流冲去时,我们为说不清它含金蕴宝还是藏垢纳污而烦躁。
----------------------
今又何尝不如是?尤其“理性”之价值,当下最难辨清。
杨恒均:有一个现象:揭露黑暗的人往往会有很高的地位,而指出光明的人,却常常受到质疑。可怕的是,鲁迅这种深刻看进黑暗的人,最后往往会转向独裁的怀抱!——因为他根本看不到人性的光辉,他眼中的中国人都是低素质的阿Q,他讽刺中国人性入骨三分。请问,如果中国人都是鲁迅眼中的这些人,那种素质如何能够配得上民主?我们果然看到了结果,鲁迅希望的是一个能够帮人民作主的、比无能的国民党更好更强大的主子上台。后来这个主子把他推到全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的高度。其实,鲁迅只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学家,和中国历史上无数个揭露中国黑暗与人性邪恶的作家一样。
-------------------
这是根本不懂鲁迅,而且妄言所谓“光明”的人说的话。鲁迅是更批判知识分子的,而不是什么低素质的阿Q;鲁迅没有希望,鲁迅无所希望,鲁迅是现在的。
世间已无理想乡 → 由 和月清岚 发表的帖子
Powered by PunBB 1.4.6, supported by Informer Technologies,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