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军《毁灭与新生》P8
德川家康本名松平元康,他还而是郎当岁,地盘还没有中国一个小县大的时候,就开始假冒源氏,自称是源氏一支世居得川乡的分家的后人,就此改姓为“德川”……一假冒就假冒的四十多年,这和丰臣秀吉临时起意大不相同,假货吆喝久了也变成真了。
-----------
作伪或者作恶,都要趁早!作伪早了,吆喝一下可以成真;作恶早了,则登台后可以洗白。
赤军《毁灭与新生》P12
因为着这些长相奇特、深鼻高目的家伙大多是通过印度或者中国南部前来的,也就是说从日本南方海洋上航行而来,所以日本人习惯叫他们“南蛮”。
-----------------------
可怜的巴西,周时就被当作南蛮;后来经过秦汉的开发,好容易有了长进;结果过一晃两千年,日本人得了铁炮,丫却又成了南蛮……
赤军《毁灭与新生》P13
江户幕府并非幕府将军一人独裁,而是具备完善的统治架构,位于架构顶点仅次于将军的是多名“老中”“,一般情况下各种大政方针都是汇报给老中,由老中们商议定了再找将军盖章。和现在的日本政府相比,老中会议就相当于内阁,而首席老中就是内阁总理大臣。
-------------------------
其实还是不能比的,甚至不能与明的内阁比。因为老中是从诸侯里选拔的,诸侯是封建贵族,产业世袭——日本社会,包括统治阶级,都是是不流动的。
赤军《毁灭与新生》P15
……对于南蛮贸易也即和西洋各国的贸易却基本断绝,只开放长崎一个港口,允许荷兰船靠港、买卖货物——因为荷兰人比较滑头,并且大多信新教,没有那份宗教狂热,于是他们向幕府作出保证:咱光做买卖,绝不传教。
-----------------------
所以说英、荷的开辟新航路,与西、葡的开辟新航路,是绝不相同的。从某种意义来说,甚至西、葡又不相同。
赤军《毁灭与新生》P16
到了19世纪,英国军舰追逐荷兰商船,一度侵入长崎港,同时大量美国捕鲸船也出现在日本沿海。
-----------------
所以说作恶要趁早。
赤军《毁灭与新生》P19
阿部正弘想把烫手山芋往朝廷扔,对于整个日本社会发展来说,这一举动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可是对于幕府来说,这却是一个饮鸩止渴的笨办法……
------------------
想到“你要是爱我,你就跳下去呀”……
赤军《毁灭与新生》P20
日本在中国的东方海外,原本崇拜大中华文化,老老实实自称为夷,到了江户幕府中期,有一种叫“水户学”的学问兴起,自我感觉良好,说中国已经被外族占领了,纯粹的中华文化是在我日本,所以日本不是夷,日本以外的别的国家、民族才是夷。
-----------
“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大抵这个意思。人家早不以CHINA为中国了。
赤军《毁灭与新生》P25
其实德川齐昭的思想和清朝末年的洋务派很像,首先,他们都不反感西洋的科学技术,但反感西洋的政治体制和社会思想,其次,他们都想驱逐西洋人,但也清楚必须得“师夷长技以制夷”。
--------------
心里“尊王攘夷”,或者“中体西用”,而曾经担任封疆大吏,一手抓过改革的人,容易产生此类思想。
重要概念辨析:
1、御三家:尾张、纪伊、水户 出自:家康最小的三个儿子义直、赖宣、赖房
2、御三卿:田安、一桥、清水 出自:第八代将军德川吉宗和第九代将军德川家重的子孙
3、意义:如果幕府将军绝嗣,就从御三卿里挑人补上,御三卿里找不到合适的人,再挑御三家。
另:四贤侯
松平庆永、伊达宗城、山内丰信、岛津齐彬
赤军《毁灭与新生》P30
江户幕府为了巩固统治,发明了一种名叫“参勤交代”的制度,也就是命令各地诸侯都把儿子、老婆送到江户来当人质,同志藩主要半年住老家,半年住江户,一方面和老婆孩子团聚,一方面也为幕府建设贡献心力。这种制度最根本的思路是要消耗诸侯们的财力——按规定诸侯出行都得有一定的仪仗队,不能缩减,不能马虎,那可得费大钱——只要诸侯们出于半饱饿不死的状态,自然就无法富国强兵,无法对德川家的统治构成威胁了。
----------------------
这么阴毒……
赤军《毁灭与新生》P31
除了赖账和提拔商人当武士外,他还建议让领内农民大种甘蔗,藩库掌握蔗糖的专卖权,然后瞒着幕府偷偷经琉球向中国、东南亚甚至南蛮贸易……
--------------------------
想起DK4中那霸港的特产砂糖,原来是这样来的。
赤军《毁灭与新生》P37
于是他下令以避免战争为国策,在此前提下尽快吸收南蛮技术,富国强兵,尤其是建造新式海军以巩固海防。他不计出身,吸收了一大批青年干才充实幕府,其中就包括留学美国的那位中滨万次郎,还包括后来被成为“日本海军之父”的胜海舟。
----------------
幕府进行了洋务运动。
第一批条约:
1855年3月31日《日美亲善条约》(《神奈川条约》)
两国友好建交,开放下田、函馆,允许美舰靠岸,补充物资,在两港设置领事,给予最惠国待遇。
衍生条约:《日英亲善条约》、《日俄亲善条约》、《日荷亲善条约》
赤军《毁灭与新生》P51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大大刺激了日本社会,包括毛利敬亲、岛津齐彬等诸侯都逐渐明白西洋的科技比日本发达,倘若不加以吸收、奋起直追的话,日本迟早也会像清朝一样沦为半殖民地,而且说不定会更惨……
------------
这是邻国经验的影响。
赤军《毁灭与新生》P52
黑船来航,如同一粒石子突然投入日本这潭死水,激起了层层涟漪。不仅仅幕府、诸侯们突然眼前一亮,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同时心里也一惊,发现日本已经走到殖民地的边缘,就连普通武士和小民百姓们也莫不受到深切震撼。
--------
这是自身经验。
赤军《毁灭与新生》P53
松阴的思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尊王,而是攘夷。首先说尊王……日本人想要团结一心,抵抗外侮,就必须拥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江户幕府已经腐朽不堪了……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有精神权威而无世俗权威的朝廷再扛出来。再说攘夷……闭关锁国的下场就是持续落后……开国的趋势不可扭转,必须先打开大门吸纳西洋科技,甚至社会思想,才能富国强兵,才能和欧美列强平等尖叫,挽救日本的危亡……开国和攘夷不是矛盾的,而是同一体的不同阶段,不开国无从说攘夷,要攘夷必须先开国才行。
尊王和攘夷,这两股思潮合了流,就被称为“尊攘”。
-----------------------
与过去的尊王和攘夷相比,尊攘一个比较完备的体系,比较具有理性,以及实践路线。可是在后来的操作中,还是变成愤青了……
第二批条约
1857年《日美协定》《日美修好通商条约》
开放长崎,授予领事裁判权,外国人可在开港地长久居住;开放横滨,江户与大坂允许对外贸易,“自由通商“正式写入条文,协定关税。
赤军《毁灭与新生》P56
井伊直弼得以上台,还有第二个原因,那就是“尊攘”之风现在已经刮遍了全日本,引发了部分地区的社会动荡。这里所说的攘夷,乃是真正意义上的驱逐南蛮,一大群两眼一抹黑、不明白世界局势的武士们以为洋人坚船利炮并不可怕,只要上下一心,喷洒一腔热血,就能把他们都给赶走。
-------------
“天诛组”实为日本国内第一类义和拳。
赤军《毁灭与新生》P61
井伊直弼等人的本意是为了维护幕府权威,但权威这东西可不是光靠强力就能维持的,不是下手狠,敢杀人,别人就一定会服你。原本很多诸侯、武士只是嘲笑幕府无能,这回幕府倒不无能了,却彻底变成了很多人心目中的死敌。黑船来航以后,掀起日本多种相对立的思潮,咱们前面提过,包括开国、攘夷、尊王,还有合尊王攘夷为一体的尊攘,可是再怎么尊攘,没几个人真想着把幕府给推翻了,总觉得幕府只要尊奉朝廷的旨意,自然上下一心,国事可为。安正大狱以后,又一双对立的思潮开始甚嚣尘上,那就是“佐幕”和“倒幕”……
-------------------
想起高中历史选择题“以下几项政策,其效果与动机明显相反的是……”。
赤军《毁灭与新生》P83
江户幕府统治下的谱代诸侯,,是指分封德川家世代家臣所成立的藩……大多位于要冲,藩主有当老中或其他幕府高官的资格,但大多领地不广、兵力不强……
-----------
领地不广,也许是因为一没有外样的本地基础;二没有亲藩更受重视。
赤军《毁灭与新生》P90
对于日本近代“黑船来航”后的政治思潮,咱们可以划一个三维立体图来简单说明一下……第一组坐标,那就是攘夷和开国。就整个日本社会来说,攘夷论占有绝对主导的地位……第二组坐标,代表谁来领导日本,是朝廷还是幕府?两百多年来,社会完全倾向于幕府一边,朝廷是被晾在一旁如同摆设似的。但是幕府因为无法应对危局,主动缴械投降,把朝廷扛了出来,就使得舆论有了几乎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第三组坐标是佐幕和倒幕,当时的舆论还是略倾向于佐幕一侧。一方面,谁都不想引起太大的动乱……另一方面,朝廷并没有独掌政权的野心,幕府还想苟延残喘,诸侯们想要借着幕府的背景扩展势力而非彻底取而代之……
-------------
这样确实比较精密。单纯说什么“倒幕派”、“尊攘派”是不行的。
赤军《毁灭与新生》P95
横滨开港以后,洋人们蜂拥而入,绝大多数书为了寻求商机,在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里大捞一票,但也有一部分是前来旅游的——日本太奇怪了,和此前“发现”的所有亚洲国家全都不同,有三分像中国,三分像朝鲜,还有四分谁都不像。人们从来不吃禽畜,说话前先要鞠躬,满大街游走着腰佩双刀的“撒马拉”(武士),动不动还会拔刀砍人……
--------------------
噗……
赤军《毁灭与新生》P187
照理说间谍这种职业,相貌奇特的人是当不了的,好的间谍要相貌普通,让人左看右看反复看却一掉头就忘了长相,要缩在人群里就跟沙子落入沙滩一般,不仔细打量谁都不会怀疑。
-----------
……
赤军《毁灭与新生》P188
冷兵器时代打仗,最常见的情况是两阵对圆,先用弓箭射定阵脚,然后用两翼骑兵割裂敌军的阵列,再用步兵和长矛兵互相配合向前推进。即便在火枪发明以后,这种固定的战斗模式也在相当长时间内不做基本改变,只是部分弓箭队改成火枪队而已。
赤军《毁灭与新生》P188
到了火枪基本装备全军后,打个比方说,拿破仑时代,常规战斗模式也不过是冷兵器时代的一个变种罢了:先用大炮猛轰敌阵,然后骑兵冲锋,再用火枪步兵而非大刀长矛排成方阵去向前推进,巩固阵地……为什么呢?因为老式火枪射程近、射速慢,如果不能集结起来做统一射击,威力肯定要大打折扣,根本就无法阻止敌军的冲锋。
赤军《毁灭与新生》P198
……当时英、法两国争夺对日本的控制权,英国人认为幕府已经彻底腐朽,无药可救了,所以把宝都押在萨摩人身上;法国一贯和英国对着干,你支持萨摩等外样雄藩,好,那我就支持幕府。
--------------
挺可怕的。
赤军《毁灭与新生》P220
他可以说是日本历史上最幸运的人,死了几十年以后,突然大名传遍全国,甚至蜚声海外,并且深受各阶层的爱戴——大众百姓认为他是拯救日本的平民英雄;资产者认为他是近代日本商业的始祖;民主派认为他是民主先驱;保守派认为他是尊皇的忠臣;军国主义者认为他是帝国海军的保护神。因此,坂本龙马的名声远在“维新三杰”、甚至高杉晋作和老师胜海舟等人之上,不能不说是种异数。
当然,很可能是有计划的异数,因为到了那个时候,残存的维新志士们,大多名声已经烂到渣了。
-----------------
最后一句很有意思。
赤军《毁灭与新生》P220
王政复古,表面的意思,就是恢复古代天皇掌权的政治模式,藤原氏贵族也好,武家幕府也好,全都得靠边站。当然,历史的倒车是不能强开的,更何况一倒就连倒八九百年,萨摩藩要是追求武士阶层还压根没有的那种“王政”模式,脑袋里肯定是进了水。借用“王政”这个名词,要求“复古”,实际上只是为的从中央政权里把德川氏江户幕府给排除掉,以天皇的名义上加实际上的全国领袖,以“有才之公卿、诸侯及天下之人才”组成议会和新政府。
——就好比西方的“文艺复兴”,傻瓜才会当那真是照抄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学艺术呢。
--------------
有一个名词叫“托古改制”,可以减小改革的阻力。
赤军《毁灭与新生》P244
这个时候的日本,已经开始显露出民本主义的苗头来了。一千多年的日本历史,贵族、武士们打来杀去,从来就没老百姓什么事儿,也从来没人理会过百姓的想法,但维新新政府不同,大部分成员终究羞答答地打开半扇国门,接触到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部分社会制度和政治思想,他们认识到想要打赢对幕府的战争,就得最大限度地煽动和利用老百姓的热情。
-----------
封建社会上下不流通。横向看得多些,纵向看得少些,是必然的。
赤军《毁灭与新生》P244
本来日本社会的架构比起中国来相对简单,没有那么多层次的盘剥,上级领主的收入得自于下级领主,农民不必要多重交税,不必交了官府再交地主。
-------------
这说明诸侯对领地的控制力强,政令通畅。
赤军《毁灭与新生》P246
维新新政府从成立之初,就不是一个关心平民百姓的政府,他们明摆着不需要农民的力量,也打算在维新以后继续残酷地压榨农民。
-------------
武士革命,还是资产阶级革命,都该如此。
赤军《毁灭与新生》P262
河井继之助的改革具备非常浓厚的封建时代的均贫富思想,却甚少近代唯财为是、劫贫济富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色彩——虽然对老百姓很好,但不得不承认,他的思想还是相对旧式的。
------------
有时候民富国强是一组矛盾问题。
赤军《毁灭与新生》P274
……京都是贵族们的天下,天皇要还待在京都,非让贵族们给带坏不可,咱还是赶紧迁都为好,只有这样才能洗净旧习,刷新政治。
-----------------
拓跋宏:平城也不是个人待的地方!
赤军《毁灭与新生》P279
戊辰战争、明治维新,表面上是西南雄藩联合起来打垮了江户幕府,往深了一层探究,维新主力是中下级武士和京都、大坂等地的豪商,可是说到底,发挥最大作用的还是农民——既包括加入奇兵队、力士队等组织的农民,包括以大坂为中心为粮价搞暴动的农民,也包括在战争中拖幕府和佐幕各藩后腿的农民们。
---------------
想起大革命时期的巴黎市民,还有国民自卫队。可惜革命不属于他们,他们也不属于革命——同样地,这里的农民对维新一无所知,维新也不打算维护他们的利益。
赤军《毁灭与新生》P293
这个定名叫做“虾夷共和国”的政权,最高领袖为“总裁”,表面上是由选举产生,但可笑的是,只有逃亡到虾夷地的旧幕府士官和官员才有选举权,广大普通士兵和虾夷地居民是根本挤不进去的。
------------
东亚第一个“共和国”。这算不算“党内民主”?不知道它的后继者“台湾民主国”又是如何!
赤军《毁灭与新生》P296
日本陆海军之间的争功与不和,乃是二战败北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其实这苗头在维新之初,榎本武扬时代就露头了。后来长州出身的将领掌握了陆军、萨摩出身的将领掌握了海军,双方的内斗更是愈演愈烈,这个大问题几十年后都没能得到圆满解决。日本军国主义陆海两个拳头朝外乱打的同时、还互相妨碍,互相掣肘,吃败仗也是理所当然之事。
--------------
这是前此我所谓把握历史“演进”之法。我们不要似是而非的规律,但这样的把握值得提倡。
明治维新的措施
一、从表面上清算封建主义
1、改革朝廷结构:清楚旧藩主和贵族->各藩藩士霸占大权(内部党同伐异,矛盾重重)
2、铲除旧的封建割据势力:“版籍奉还”->改藩主为藩知事->“废藩置县”
二、从表面上全盘西化
1、开国论风行,百姓崇洋媚外:穿洋装、读洋书、坐马车、吃牛肉
2、政府学习三权分立:设太政官->议政官、行政官、邢法官(封建根基不除、行政独裁、军部独立干政)
3、宣扬四民平等(门面话而已,社会经济结构和基础不改变,不可能真正平等)
其他: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地税改革、制定宪法
赤军《毁灭与新生》P326
西乡从道侵入台湾以后,遭到原住民的顽强抵抗,加上感染热病,士卒死伤枕藉。但大概是怕得罪西乡隆盛和萨摩旧武士吧,日本政府不但不予以制裁,反而在事后承认了从道的行为合法,出兵确实是奉了天皇和政府的命令。军事上的冒险先行和政治上的事后追认,军方完全牵着政府的鼻子走,这就成为日后日本军国主义的重要形态。
-----------
譬如犬养毅之死、“二·二六”、“九·一八”。
赤军《毁灭与新生》P326
明治维新,既是结束日本封建社会的大变革,也是最终把日本导向军国主义泥潭的主要契机。今天咱们回过头来再看,这条只追求国家强大而罔顾民生、罔顾道义的道路,真的值得后人羡慕吗?维新成功后,中国有无数仁人志士东渡,希望能够学得日本革新的经验,但幸亏他国的经验无法照搬回来,否则中国又会走向何方呢?
-----------
这是对明治维新的总反思。还是直面了民富国强这一矛盾命题及和平发展的历史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