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12-春]西方哲学智慧

第一题(20'x3) 阅读下列命题,指出是谁提出的,回答如何理解这些命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四题选三题)

1、世界是永恒的活火。(赫拉克里特)
2、人事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戈拉)
3、知识就是力量。(弗朗西斯·培根)
4、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5、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
6、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休谟)

第二题(30') 请结合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洞穴”的比喻,阐述柏拉图的“理念论”,并谈谈你对理性及其作用的认识和看法

第三题 谈谈你对西方哲学智慧的理解和感受,有没有哲学家和哲学理论给你留下深刻的感受,为什么?

hyqinglan.net

回复: [12-春]西方哲学智慧

1、世界是永恒的活火。(赫拉克里特)

hyqinglan.net

回复: [12-春]西方哲学智慧

2、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戈拉)

答:“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智者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的名言。它常常在不同的意义上被人转述和解读——如藉以表现人类中心主义、唯我主义等等。但苏格拉底、柏拉图将这句话描述为一个相对主义和感觉主义的认识论和真理观。它的困境在于,不仅每一个人的尺度是不同的,人与其他动物的尺度也是各异的,那么猪、狗、猴都是万物的尺度。但我认为,这种“困境”与“反驳”实际上来自希腊人过剩的自我意识和优越感,一旦把人与其他动物分开,那么许多悖论都将出现,实际上,万物都各有其尺度,如果这个尺度是感觉主义的,那么万物都是对各自而言的“万物的尺度”。

hyqinglan.net

回复: [12-春]西方哲学智慧

3、知识就是力量。(弗朗西斯·培根)

答:“知识就是力量”是近代自然科学先驱弗朗西斯·培根的名言。它阐发了实验科学的目的,即: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支配自然,达到人生的福利和效用。所谓认识自然就是对自然的因果规律的了解,了解自然的因果规律之后,就可以改变它、命令它,趋利避害,使自然规律为人类的利益服务。我认为,这种想法与以前的形而上学本体论、认识论有着显著的区别。一方面,它旗帜鲜明地提出结合感觉和理性,要求用理性来组织感觉材料;另一方面,它的终极关怀不是世界本来的模样,而是人类的利益。当然,对于人类的利益究竟为何,神创论和自然论者不同,具备来世信仰者和不具备来世信仰者又不同,这恐怕永久也无法统一起来,那么“知识就是力量”所提倡的原则也不可能被所有人轻易接受。

hyqinglan.net

回复: [12-春]西方哲学智慧

4、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答:“我思故我在”是西方近代唯理论开创者笛卡尔的著名命题。这个命题是他普遍怀疑论的终点,也是他全部哲学的新的出发点。它的含义是:思想不能怀疑其自身。因为思想自身是思想的活动,当思想在怀疑时,思想可以怀疑思想的一切对象和内容……

hyqinglan.net

回复: [12-春]西方哲学智慧

5、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

答:“存在就是被感知”……(列举各种反驳),但在我看来,这种解释与反驳实际上过于关注了“事物的存在方式”。从古至今的哲学花费了大量时间来讨论这一问题,却并没有解决它,相反,它被弄得越来越模糊了。实际上,事物的存在方式与人的存在方式是一致的,只要认可这一点,我们就可以与事物构成同一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相互感知就可以被当作“近似的存在”,既然我们无法摆脱它,那么把感觉当做真实,又有何妨呢?

hyqinglan.net

回复: [12-春]西方哲学智慧

6、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休谟)

hyqinglan.net

回复: [12-春]西方哲学智慧

请结合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洞穴”的比喻,阐述柏拉图的“理念论”,并谈谈你对理性及其作用的认识和看法

答:柏拉图的“洞穴”比喻大意是:一群人被关押在洞穴内,身后是真实的理念,然后他们不能回头。理念世界的活动经由洞口的火光投射到这群人面前的墙上,形成多变的影像。这群人终身看这些影像,并以此为这个世界全部的真实。这个比喻的意义在于用一个比较感性直观的模型描述他的“理念论”,在这个理论中,理念型相是理性的认识对象,也是世界普遍的真相;个别事物是能够经由感觉捕捉到的对象,是多数人眼中的世界。后者是对前者的“分有”的“摹仿”。
不过我并不打算借用他的这个比喻来阐发,因为我认为现代技术已经实现了柏拉图关于世界的构想,这个实现的方式就是电子游戏。计算机游戏是一个绝对的二元世界,它显示给我们的是图形界面,其中可能有一些人和怪物,大家用武器作战——这些都是感性直观的信息,它们组合了“物质世界”。但任何一件物品、任何一个怪物在计算机中都有其自身另外的存在方式,即数据。在计算机软件中有许多代码,这些代码控制了图形界面对我们的显现,对柏拉图的学说而言,它就成为“理念世界”。
我平时同样用电子游戏的模型来解释“分有”和“摹仿”的问题。在我眼里,柏拉图的理念论和分离学说是一种主张共相先于殊相且独立存在的唯实论的共相学说,这些共相都存在于理念的世界中。“分有”和“摹仿”是两类不同的共相在殊相中的体现方式,前者如“美”、“丑”、“软”、“硬”等,在语言中多为形容词,后者则是日常语言中的“一般的事物”,多为名词。在柏拉图那里,殊相与形容词性的共相的联系就是个别事物对型相的“分有”,与名词性的共相的联系就是个别事物对型相的“摹仿”。这两种类型以这样的方式体现在计算机游戏中:譬如在游戏进程中,我们可能获得一把具有150点攻击力,可以用来砍砸敌人的大斧。它之所以能够用来攻击敌人,就因为在游戏代码中设计了一种自在的“可砍砸性”,凡是被赋予这条代码的物品就成为武器,可以在游戏中用来攻击怪物;而大斧能够向我们显现出来,也是因为游戏代码中设计了“大斧”这一自在的物品种类,当我们获得这类物品时,图形界面就向我们显现“大斧”的摹样。
然而这种先物共相理论的遗憾在于,如果承认它,似乎就必须取消人的创造性。在柏拉图的时代,当然不可能想象到后世会出现那么多不可思议的事物——譬如工厂、飞机、电子计算机等等。按照柏拉图的理念论,它们之所以能被人做出来,必定是因为理念世界中先有了这些事物的型相,然后我们才有机会把它们摹仿出来。这一点在电子游戏中是理所当然的——在游戏里,我们也许可以做铁匠一类的职业,打造属于私人的武器。但是电子游戏的代码是不会向外延伸的,也即我们在游戏中所有的创造,实际都是游戏代码事先提供给我们的——推而广之,我们在游戏中能做出的一切形式都是受到后台代码约束的,实际上,我们甚至无法作出任何一个游戏制作者没有事先想到的动作。但假使把它引入现实世界,在今天就具有巨大的伦理风险,不可能被现在这个强调创造性劳动的世界所认同。


理性——理智。不是认识的第一途径,而是用来组织感觉材料。是感性的奴隶,因为只有感性能直接影响人的状态让,所有人觉得美好的都是感性的。感性是尺度,理性是手段。不能滥用,因为会使感觉迟钝。理智会通过循环自证欺骗人,是一种精神毒品。

hyqingl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