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12-春]世界通史C(3)考点与押题

一楼张勇安!

hyqinglan.net

回复: [12-春]世界通史C(3)考点与押题

三类题:

1、名词解释 5'x4=20' (6选4)【年代、谁、打什么、影响
2、简答题 10'+15'+15'=40'【量大,发挥一下!
3、论述题 30'【多写一点!
4、填空题 10'


导论

·小名词解释

·哥伦布哪一年?1492

第一讲

·印度文明的三大基本特征?【填空

·欧洲文明【重点

·伊斯兰教兴起等【小题目

第二讲

·大国兴衰的过程、原因【简答题

·地理大发现的起因

·地理大发现的四大事件

·各国殖民活动的特点【英法西葡

·重商主义【名词解释

·现代观念(三个)

·新教的三大派别【填空

·主权国家观念的发展,时期、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第三讲

·至尊法案是什么?起因?为什么要通过?内容?影响?

·《南特敕令》

·三十年战争与《威斯特伐利亚合约》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现代国际法的创立、鼻祖与代表作

第四讲、第五讲

·几次浪潮【分阶段讲述重大事件,要充实

·蒂马尔和西帕希

·莱克星顿的枪声、托马斯·潘恩

·拿破仑·波拿巴年谱

·第三次民主革命浪潮的特点

第六讲、第七讲

·英国在海外为什么能战胜法国

·评述马克思所谓殖民的双重性,对印度的影响

hyqinglan.net

回复: [12-春]世界通史C(3)考点与押题

导论 作为现代文明史的整体世界史

1、文明

广义上的“文明”一词可以指人类社会一切文化成就的总和,包括人类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生产方式等等。狭义上的“文明”一次则指一部分人类文化成就的总和,往往以一个区域、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或一个民族来进行区分。

2、现代文明

现代文明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实存状态,也称工业文明,是传统农业文明的对立物。它有三个基本特征,即科学化(理性化)、工业化和民主化。

hyqinglan.net

回复: [12-春]世界通史C(3)考点与押题

第一讲 世界诸传统文明及其关系格局

1、印度文明的三大基本特征

答:

村社制度(农村公社,基本的经济制度和行政单位)、种姓制度(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和印度教

2、欧洲文明

答:

作为传统文明的欧洲文明(公元1500年前的欧洲文明),其本质是西方的基督教文明
基督教文明的主要特点有两个:首先,十分重视“理性”的作用,即使在中世纪最黑暗的年代,基督教的理性精神也不曾完全泯灭;其次,基督徒信奉“普济主义” ,他们以救赎全人类为己任,充斥着改变异端信仰的狂热。
除此之外,基督教文明也是非典型的农业文明,它的畜牧业在经济中占很大的比重。但与其他典型农业文明不同的是,西方文明比较重视工商业,商人在社会生活中有较高的地位。

hyqinglan.net

回复: [12-春]世界通史C(3)考点与押题

第二讲 基督教文明的嬗变

1、地理大发现的起因★★★★★

答:

地理大发现的发生是多方面的原因共同促成的。

首先在经济层面,15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的崛起阻断了之前欧洲与东方贸易的通道,致使以香料为代表的东方商品供不应求,寻找通往东方的新商路成为地理大发现的一个经济动因。此外,15-16世纪欧洲商品货币经济的日益发展使更多的货币成为经济发展的必需品,对货币也即黄金的追求成为海外探索的另一个动力。
在精神层面,传播基督福音是推动海外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基督教渗透着“普济主义”的色彩,以拯救全人类为要求,形成一种好战的传教精神。在这一层面上,地理大发现更像是一场“海上十字军”。处在另一面的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思想实际也起到的积极的作用,它号召人们尽力探索、发挥自己的才能创造人世间的幸福,这种个人进取精神成为海外冒险的另一种思想动力。
在技术层面,航海术和造船术的发展海上武器和战术的进步,为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成熟的技术条件。丰富的航海仪器和结实的多桅大船为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有利条件,而坚船利炮和先进的作战方法成为西欧诸国在海外成功地征服一个个国家和地区的最直接的原因。
最后在政治层面,专制政府的支持成为新航路开辟的有力后盾。新兴的专制政府为争霸和民族国家利益的需要,支持海上发展,不仅用海军保护本国航运业和海外贸易,还能调动社会上的一切力量进行支持,专制制度成为海上扩张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

2、地理大发现的四大事件★★★

答:

1487年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
1498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抵达印度。
1522年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

3、葡萄牙、西班牙率先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答:

首先,两国都在大西洋沿岸,使他们倾向与海外发展。而在早期对马德拉、亚述、佛得角和加那利等群岛的殖民成功刺激了它们进一步的殖民开拓。
其次,两国都掌握航海技术,尤其是葡萄牙的恩里克王子结合传统经验与理论知识,改进了葡萄牙传播的航海性能,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
最后,两国人的宗教热情都特别强烈,这是在他们与伊斯兰教的长期斗争中形成的。几个世纪的收复失地运动塑造了他们弘扬基督教的信念,成为开辟新航路的精神动力。

4、葡萄牙殖民活动的过程、特点与成功的原因★★

答:

过程:

15世纪起在非洲西海岸设立了许多据点。16世纪初又占领了东非海岸,并以此为从西欧到东方航线上的补给站。为控制从非洲到印度的航路,又夺取了索科特拉和霍尔木兹。到1509年,葡萄牙在阿拉伯海击败穆斯林舰队,确立了印度洋的海上霸权。虽然没能成功夺取卡利卡特、控制印度,但葡萄牙于1510年攻占果阿,建立了东方殖民总部。随后,又夺取了锡兰、马六甲,印度西海岸的第乌、达曼、孟买,在苏门答腊、爪哇、加里曼丹和摩鹿加群岛建立商站,更控制中国澳门,最终建立了葡萄牙的东方贸易帝国。

特点:

第一,是西欧远洋探险的先驱
第二,以夺取阿拉伯人和威尼斯人在印度贸易方面的传统优势为主要目标;
第三,建立起庞大的贸易帝国,成为垄断欧亚之间及中国、日本和菲律宾之间贸易的霸主;
第四,以控制海洋商道为殖民活动的重点,却缺乏足够的人力来维持,也无力进行陆地作战,没能征服印度次大陆。

成功的原因:

第一,有强大的海军,特别是战舰上的大炮及射击技术举世无敌,能摧毁对方的船只,使得葡萄牙人能打败阿拉伯势力控制印度洋;
第二,葡萄牙人能利用印度内部的弱点,在北部莫卧儿帝国和南部各印度地方势力的互相争夺中坐收渔利。

5、西班牙殖民活动的过程、特点与衰落的根源★★

答:

过程:

1500-1518年对新大陆进行了探险。1519-1521年,科泰斯征服阿兹特克帝国。1531-1532年,皮萨罗征服印加帝国。到1500年为止,西班牙已征服巴西以外的整个南美、整个中美及北美一部分土地。1565年,西班牙又征服佛罗里达,建立了第一个北美殖民地。在征服美洲的基础上,1564-1571年入侵和征服菲律宾群岛。

特点:

第一,仅以少量的兵力,利用印第安人内部的矛盾和宗教信仰,通过阴谋诡计征服并毁灭了美洲的阿兹特克帝国和印加帝国
第二,海外殖民地比葡萄牙的大得多,并且深入陆地,建立起大陆殖民帝国
第三,大肆掠夺金银并建立种植园剥削。1500-1650年从美洲流向西班牙的白银有16000吨,黄金180吨;畜牧业和农业也发展起来,分别使用印第安人农奴和黑人奴隶。

衰落的根源:

首先,西班牙在欧洲占据优势,主要根基是对欧洲以外资源(最明显的就是美洲白银)的垄断控制。一旦这一控制被摧毁或侵蚀,后果也就可想而知;
其次,西班牙对美洲殖民帝国实行杀鸡取卵的短视政策,没有像后来的英国那样实行有系统的榨取;
此外,西班牙国内缺少工业,一方面由于贵族和教士阶级过于强大限制了资产阶级的兴起,另一方面美洲贵金属流入造成通货膨胀,对工业发展也起了消极作用。
最后,由于西班牙本身的航运业落后,致使荷兰、英国两国竟由此发家,经济实力渗透到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几乎垄断了美洲的进出口贸易。
总而言之,西班牙的衰落是其自食疯狂掠夺美洲的恶果,它对于美洲殖民地的榨取,使得自身半封建的、以土地为基础的贵族经济和社会的重组成为不必要的,最终其霸权被1600年以后兴起的近代化国家取代了。

6、荷兰殖民活动的特点★

答:

造船技术高超,商船队的规模在1600年居世界之冠。
与封建专制主义的西、葡不同,荷兰向外发展不是由政府包办,而是通过独占贸易公司进行的。
缺陷:忽略了工业的全面发展,因此根基不牢,后劲不足。
未能建立巩固的海外殖民地。

7、英法殖民活动的特点★

答:

自然资源优于荷兰。
从17世纪中叶开始,两国政府推行打击荷兰商业霸权的政策。
18世纪,荷兰的世界霸主地位为英法取代。

8、重商主义的含义★★★★

答:

重商主义是一种盛行于17、18世纪的政治和经济理论,其目的在于富国强兵。它认为,一个国家金银越多,国家就越富,国力就越强,因此必须努力增加出口,减少进口,促使外国金银流向本国。为此就需要国家干预、控制经济,一方面设立保护关税,对外国工业品和进港船只课以重税,以阻碍商品进口;同时努力发展本国工商业,鼓励出口,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创造贸易顺差。

9、三大现代观念★★★

答:

人文主义观念新教伦理观念主权国家观念

其中,人文主义观念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性贡献。它的实质是个人主义,包括对个人自主自立的强调、对个人隐私的重视和对个人全面发展的追求。这在当时的欧洲具有无可否认的革命性和进步性。

新教伦理观念的出发点是因信称义。在路德宗、加尔文宗和再洗礼派三大新教派别中,加尔文预定主义的宗教观,给正在上升的资产阶级以巨大的精神鼓舞。在英法荷等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国家,加尔文的教义有力地促进了社会进步。

10、新教的三大派别★★★

答:

路德宗加尔文宗再洗礼派

11、主权国家观念的发展,时期、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答:

主权国家观念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重要时期,分别是文艺复兴时期、宗教改革时期和胡格诺战争时期。

其中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有但丁马尔西略马基雅维利。其中,但丁主张通过政教分离实现意大利的统一与繁荣;马尔西略更加系统地论证了世俗政权对教权的独立性,主张俗权至上,并首次提出“人民主权”的原则;马基雅维里的代表作是《君主论》,他提出了功利主义的国家理论,推崇共和制政体和“混合型”的共和国。

宗教改革时期的主权国家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尔西略的学说。其中,路德神学极力主张俗权至上,使世俗政权在理论上成为不受任何限制的绝对权威。另外两个宗教改革派别更为激进:再洗礼派批判了路德派领袖的一些保守主义理论;加尔文派继承并发扬了路德教义中非主流的反抗暴君思想,力图伸张人的自然权利,但不符合当时欧洲历史发展的实际需要。

胡格诺战争时期的代表是让·博丹的主权国家理论,其代表作《共和国》奠定了全部现代国家学说的理论基础,极力主张国家权力世俗化,并从法理的角度论证了专制王权的重要性

hyqinglan.net

回复: [12-春]世界通史C(3)考点与押题

第三讲 国际社会的诞生

1、至尊法案是什么?起因?为什么要通过?内容?影响?

答:

《至尊法案》是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的一项法案。它是英国自上而下进行的宗教改革,起因是1533年亨利八世为与王后凯瑟琳离婚,公开和罗马教皇决裂,后下令禁止向教廷缴纳岁贡。
《至尊法案》的内容包括: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唯一的最高首脑,对一切宗教事务具有最高的权力,可以任命教会的各种教职,决定教义;将宗教法庭改为国王法庭,由国王来审判教徒;镇压“异端”,改革教会,不承认罗马教廷的最高权力
改革后的教会称为英国国教,它成为都铎王朝实行绝对主义统治的工具

2、《南特敕令》

答:

《南特敕令》产生的背景是1562至1594年间发生在法国的胡格诺战争。战争中,胡格诺教集团的亨利四世登上王位,但他在1593年改宗天主教,虽然因此得以成为全法国公认的国王,却也带来了新的宗教问题。
1598年,亨利四世颁布《南特敕令》,其主要内容是:宣布天主教为国教,同时给予胡格诺教徒以宗教信仰自由,且有权担任国家官职。为了保证胡格诺派贵族的权利,敕令还允许他们维持25000的兵力和保留若干堡寨。巴黎高等法院还由天主教徒和胡格诺教徒担任法官,共同处理宗教争端胡格诺教在法国取得了合法地位。
但是这一法令在1685年被路易十四宣布废除,重新开始宗教迫害,致使20万胡格诺信徒离开法国,对法国的近代化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3、三十年战争与《威斯特伐利亚合约》

答:

起因:

三十年战争是1618至1648年间进行的一场欧洲大战。当时分裂的神圣罗马帝国诸侯与诸侯之间、诸侯与皇帝之间普遍存在着斗争,特别是在宗教改革后,帝国诸侯分裂成“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彼此对立而又各自获得外国势力的支持,这成为战争爆发的深层原因。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皇帝马提亚企图巩固他在波希米亚的权势,遭到波西米亚贵族的反感,结果发生“布拉格掷出窗外事件”,成为战争的导火索。

特点:

战争中,西班牙支持德国的天主教皇帝及旧教诸侯;希望维持德国的封建割据的局面、同时也觊觎德国土地的,法、英、荷、丹麦、瑞典诸国则支持新教诸侯。其中法国是天主教国家,可见在此时的欧洲外交中,宗教已经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三十年战争表面上是围绕德意志新、旧教同盟之间的宗教战争,但实质上却是欧洲各国围绕着霸权的争斗

结果:

1648年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首先,和约保证了胜利者(法国、瑞典、勃兰登堡等)获得大片领土,同时,条约正式承认瑞士脱离神圣罗马帝国,成为独立国,并正式承认40年前荷兰从西班牙获得的独立。其次,和约确定了德意志的宗教关系,规定路德和加尔文教与天主教具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第三,和约削弱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权力,同时还承认各诸侯国有独立的外交和内政权力,帝国的重要事务则必须由帝国议会决定。

影响:

长期的战乱使德国遭受惨重破坏。战争及战后和约加剧了德意志政治上的分裂。但战争也为日后英、法争霸埋下了伏笔。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还开创了以国际会议的形式结束国际战争和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确立了国家主权、国家领土和国家独立等国际关系准则,是国际关系史上新时代开始的重大标志。

评价:

催生了现代国际社会:它彻底削弱了神圣罗马帝国,确认了欧洲主权国家体系的存在,同时还有力地促成了现代国际法体系的诞生。

4、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答: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4)是因为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绝嗣,法国的波旁王室与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为争夺西班牙王位,而引发的一场欧洲大部份国家参与的大战。它的主要战场在意大利、尼德兰和德意志,还蔓延到了美洲。法国在战争中受到了重挫,但也未完全战败。

战后,签订了《乌特勒支和约》,规定路易十四的孙子腓力可以继承西班牙王位,但法、西永远不得合并;法王路易十四称霸全欧的计划破产,法、西的一些殖民地也因此转让给英、奥。相反,英国因此获得了大量的殖民地,成功巩固了海上优势,走上了殖民帝国的道路。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在世界外交史和战争史上的地位在于:它是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也是第一场与宗教完全无关的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由新型职业军队进行,它确定了欧洲政治格局的基本走向

5、现代国际法的创立、鼻祖与代表作

答:

现代国际法研究的鼻祖是荷兰的格老秀斯,其代表作《战争与和平法》一书系统论述了国际法的主要内容,堪称现代国际法的奠基之作。他实现了自然法理论的现代化,而且使之更加神圣化和权威化;在他看来,自然法乃是人类理性或本性的体现,是判断社会是非曲直的标准。格老秀斯的国际法理论强调:国际法的最高宗旨应当是寻求国际和平与尽可能减少战争的破坏。这种高举和平大旗、充满人道主义关怀的国际法理论,为现代欧洲国际社会的健康发展指明了前景。

hyqinglan.net

回复: [12-春]世界通史C(3)考点与押题

第四、第五讲

1、三次浪潮

世界民主革命出现过三次高潮:

第一次革命高潮发生在16世纪初叶至17世纪中叶,是世界民主革命的序幕,它的主战场在西欧,但波及了东欧,冲击了海外;在这一时期,加尔文教开始成为西欧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重要旗帜。

第二次革命高潮发生在18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初,其主战场仍在西欧,但整个欧洲和美洲都被卷入,同时也波及了亚非的某些地区;它直接提出了保障天赋人权、争取自由平等的世俗政治目标,具有较鲜明的人民民主革命的色彩。

第三次革命高潮发生在19世纪40年代末到70年代,那已是西欧民主革命的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开始风靡全球的时代。 它的范围从欧美到亚非,是一次真正具有全球规模的革命浪潮。

其中,第一次革命高潮时发生的最重要的革命事件有苏格兰革命尼德兰革命英国革命。苏格兰革命发生于1559年,是加尔文派新教领袖约翰·诺克斯发动的一场反对信仰天主教的玛丽女王的革命运动,最终迫使玛丽·斯图亚特于1567年退位。尼德兰革命则始于1566年的“血腥敕令” 和西班牙对加尔文教的迫害;经过一番激战后,尼德兰联省共和国于1581年成立,并在1609年与西班牙停战,1648年获得欧洲各国的正式承认。英国革命同样始于清教运动与斯图亚特王朝的迫害,经过1640-1688年的多次反复,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的政体。

北美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是第二次浪潮时期最有典型意义两大民主革命运动,它们奠定了“民主化”这个现代文明基本原则的合法性基础。前者发生在1774至1783年间,它通过《独立宣言》以及由此导致的一系列立法,扩大了公民权、确立了富含民主因素的宪政制度,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国家。后者则更为跌宕,时间跨度也更大,它先从斐扬派,到吉伦特派,再到雅各宾派,经历了一个不断激进化的过程,又在1799年热月政变后逐渐成为第一帝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人权宣言》是对《独立宣言》的重要发展,其中已经包含了现代“民主化”原则的全部基本要素。

第三次浪潮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1848年开始爆发的全欧革命。它是资本主义和封建制度之间的日益尖锐矛盾和欧洲大陆不断高涨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共同催化下的结果,主要任务是消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虽然它一度成功后又迅速地失败了,但在那之后世界上却出现了诸如建立德意志帝国、意大利统一、俄国废除农奴制、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等一系列事实上推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战争与改革。

与前两次浪潮相比,第三次浪潮的特点更为突出:首先是在欧洲,工人阶级势力的崛起使资产阶级(主要是其中的工业资产阶级集团)感到了威胁,导致他们的革命性发生严重衰降;其次,革命的形式多样化了:除了传统的暴力革命以外,还出现了另外两个重要的、常常也是十分有效的革命手段(或以资本主义方式改造社会的手段),这就是由旧王朝领导进行的战争(如德国和意大利的统一以及塞尔维亚的独立)和自上而下的改革(如俄国的废除农奴制)。

2、蒂马尔和西帕希

答:

蒂马尔是奥斯曼帝国的一种国有地,由帝国的骑兵武士——西帕希领有,租给农民永久耕种。

3、莱克星顿的枪声

答:

1775年4月19日发生,拉开了北美独立战争的序幕。

4、托马斯·潘恩

答:

1776年1月10日发表《常识》。

5、拿破仑·波拿巴

答:

1799年11月9日发动“雾月政变”,成为第一执政。
1804年正式称帝,称拿破仑一世。
1815年兵败滑铁卢,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hyqinglan.net

回复: [12-春]世界通史C(3)考点与押题

第六讲、第七讲

1、英国为什么能在海外战胜法国?

答:

英法长期海上争霸中英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主要有四个原因。

第一,法国对欧洲霸权的兴趣比对于海外殖民扩张的兴趣更大。16世纪以来,法国一直热衷于争夺意大利,并与哈布斯堡王朝争雄,19世纪才开始把注意力转向海外殖民扩张。而英国从17世纪革命以来,就把经营海外事业,争夺海上霸权放在首要地位。

第二,英国的殖民地人口比法国多。到1688年为止,有30万英国移民聚居在北美英属殖民地的沿海地带,而法国移民只有2万人,散居在加拿大及密西西比河流域。英属殖民地上人口众多,在英法战争中大大增强了英方的战斗力,成为英国在北美战场上打败法国的主要原因。

第三,英国的工业比法国发达。采矿业、冶金业和化学工业发展;煤作为燃料广泛地应用在各种工业部门,大炮、火药、硝石、玻璃、纸张、明矾及盐的生产也有显著的进步。法国工业在产量方面与英国虽然差距不大,但倾向于奢侈品的生产,且质量不如英国。英国工业的发展,既有利于建设强大的海军,也成为对法战争的有力的经济基础。

第四,英国素来重视海军的建设。英国海军早在1588年就曾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到18世纪,其实力在欧洲更是首屈一指的。英国海军在英法战争中作用最大,特别是它切断了法国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联系,因而使法国海外殖民地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

而这些重要因素与英国较法国更为先进的政治制度也是相关的。革命后的政府即带来了政治局势的稳定,又能够更好地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以上诸多优势的确立提供了良好的政治条件。

hyqingl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