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奥藏山东岩盔王
313 2021-03-07 22:04:30
主题: [攻略]和氏锄地路线图(2021.3.11) (23 篇回复,发表在 提瓦特军机处)
路线总览:
1、孤云阁右路
2、瑶光滩右路
3、瑶光滩左路
4、星荧洞窟山上
5、乌库
6、雪葬之都近郊
7、地中之盐岩盔王
8、无妄坡山路
9、西岛岩盔王
10、奥藏山矿洞
11、奥藏山上
12、庆云顶飞岩龙蜥
13、奥藏山东岩盔王
14、绝云间东北岩盔王
15、绝云间西南丘丘
16、南天门
17、天遒谷北
18、天遒谷西
19、灵矩关
20、岩层巨渊直飞
21、天衡山西岩盔王
22、天衡山北
23、风龙废墟风核
24、望风山地
25、雪山北丘丘【NEW!】
314 2020-10-31 02:38:36
回复: 梦轩随录:王年一《大动乱的年代》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9 篇回复,发表在 新梦轩)
P43:
毛泽东3月下旬的谈话,重要精神之一是反对“右派”,一些工作组按照自己对“右派”的理解,过分严重地打击了向党委、向工作组发难者。毛泽东主张“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一些工作组把有这样那样问题或所谓“问题”的同志看成“牛鬼蛇神”而加以打击。毛泽东号召批判所谓“反动学术权威”,一些工作组就狠狠打击所谓“反动学术权威”。
------------
工作组的“精神分裂”在此进一步加剧。现实情况是,毛的意见无人愿意反对,因此,承载着刘、邓路线和任务的工作组也不得不寻求毛语录的支持。但是,正如造反派不堪承受毛的理想一样,工作组在这一面上也如此不堪,以致他们只能互扣帽子,把毛的理想当成纯粹的战术武器。
315 2020-10-21 22:10:47
回复: 梦轩随录:王年一《大动乱的年代》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9 篇回复,发表在 新梦轩)
P37:
6日晚,工作组开会,认为漂上来一批“闹事”的“尖子”,出笼一批牛鬼蛇神,要组织队伍追根子。这就是“六·六”事件。事件发生后,刘少奇、陶铸要人民日报社写一篇社论揭露“假左派、真反革命”,陈伯达不同意。7日、8日、9日三天,全校各系对“尖子”开了大小斗争会,并把学生李世英等人戴上高帽子游校。9日中午,李世英自杀,未遂。后来,毛泽东称李世英为“学生领袖”。
------------
发生这样的事,无怪毛泽东在群众心中的地位如此崇高!
316 2020-10-21 21:46:28
回复: 梦轩随录:王年一《大动乱的年代》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9 篇回复,发表在 新梦轩)
P36:
拥护工作组者仗着人多势众,反对工作组者仗着《人民日报》社论的支持,各不相让。他们双方都引用毛泽东语录,证明自己的正确。他们也有一致的地方,那就是批斗“反动的‘学术权威’”和不包括当权者在内的“牛鬼蛇神”。工作组自然地站在拥护工作组的一边,压制或打击(甚至过重地打击)反对工作组者,犹如火上加油,反对工作组者就更加反对工作组。反对工作组者有“尚方宝剑”,人少、受压而毫无畏惧。中央报刊不间断地鼓动造反,使造反者扬眉吐气。工作组和大多数人指望中央会判明造党的领导的反者是错误的,这一天却不到来,他们越来越觉得不可理解。造反者对大多数人无可奈何,就把一切怨恨倾泄于工作组,他们甚至驱赶工作组。
------------
工作组确实背负了许多故事,由此可见一斑。
317 2020-10-21 21:39:30
回复: 梦轩随录:王年一《大动乱的年代》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9 篇回复,发表在 新梦轩)
P35:
工作组的工作,注定了要遇到莫大的困难。有了《五·一六通知》,《五·一六通知》讲清楚了一些问题,又没有讲清楚许多问题,没有讲清楚什么叫“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的文化革命路线”,什么叫“无产阶级左派”,什么叫“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所谓‘学术权威’”,没有讲清楚怎么开展“文化大革命”……工作组员来自四面八方,仓促上阵,既不熟悉学校和知识分子,也不理解“文化大革命”,认识各各不一。有一个重大问题工作组是明确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按“八条规定”办事。有一件事是工作组不敢忽略的,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工作组努力使得二者一致起来,实际上常常是不可调和的。
------------
“工作组”实际背负了双方的力量。一边是毛泽东朦胧的理想,一边是刘少奇、邓小平企图化理想为现实的努力。但显然,刘、邓的转化破坏了毛理想的朦胧,把上帝之城打造得过于烟火气,终于使得两条路线的分歧愈演愈烈。
318 2020-10-21 19:47:15
回复: 梦轩随录:王年一《大动乱的年代》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9 篇回复,发表在 新梦轩)
P33:
学校的动乱,就是在6月1日晚以后出现的。各地少数青年学生在上述一系列事件的直接影响下,响应号召,起来造反。造反者总的来说虽是少数,但是有恃无恐。个别学校还不一定是少数,如西安交大师生员工6月2日贴出了大字报万余张,矛头主要针对校党委。反对学校党委或党支部,批判专家、学者、权威,这些“革命行动”在高等学校中普遍发生,波及一些中等学校,不几日就使许多学校的领导和教学工作瘫痪或基本瘫痪。
------------
在任何时代,任何的国家和政府,要动员中下层起来反对“既得利益者”,何其容易。
319 2020-10-20 22:57:35
回复: 梦轩随录:王年一《大动乱的年代》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9 篇回复,发表在 新梦轩)
P29:
在聂元梓等人的大字报贴出以前,周恩来明确指示过:北大有几十个国家的留学生,搞运动一定要慎重,一定要注意内外有别。
------------
今人语云:“崇洋媚外”。
320 2020-10-20 16:01:36
回复: 梦轩随录:王年一《大动乱的年代》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9 篇回复,发表在 新梦轩)
P5:
毛泽东在《五·七指示》里,勾勒出他锁向往的、憧憬的社会。这是怎样一个社会呢?这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限制和逐步消灭分工的、限制和逐步消灭商品的、在分配上大体平均的社会,是自给自足或半自给自足的、小而全的、封闭式的社会。毛泽东的构想,大体上是军事共产主义的模式……中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时间已经到了60年代,怎么可以以“抗日根据地”为理想境界呢?如果说这在军队中或许可以实行的话,那末怎么可以要求全国与军队一律呢?
------------
这种原始共产主义是毛泽东的过去,也是他的理想,脱离这一点就不能理解他。他的时间已经到1966年,但仍活在1936年。他要重现解放前苏区的日子,就如同在资本主义的现金流下呼唤往昔的田园牧歌。
321 2020-10-20 14:57:35
回复: 梦轩随录:王年一《大动乱的年代》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9 篇回复,发表在 新梦轩)
前言P5:
在经济、文化落后的贫瘠土壤上,结出了离开生产力的发展而追求公平、平等、正义的无果之空花。
322 2020-10-20 14:54:08
回复: 梦轩随录:王年一《大动乱的年代》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9 篇回复,发表在 新梦轩)
前言P4:
李泽厚说:“把文化大革命简单归结为少数野心家的阴谋或上层最高领导的争权,是肤浅而不符合实际的。”“就这场‘革命’的发动着、领导者毛泽东来说,情况也极为复杂。既有追求新人新世界的理想主义一面,又有重新分配权力的政治斗争的一面;既有憎恶和希望粉碎官僚机器,改煤炭‘部’为煤炭‘科’的一面,又有怀疑‘大权旁落’有人‘篡权’的一面;既有追求永葆革命热情、奋斗精神(即所谓‘反修防修’)的一面,又有渴望做‘君师合一’的世界革命的导师和领袖的一面。既有‘天理’又有‘人欲’;二者是混在一起的。”这里正确地指出了情形的复杂,而其核心是“追求新人新世界的理想主义”,其他或居于从属地位,或由此派生。即以渴望做世界革命的导师和领袖而言,也与自认为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紧密关联。
323 2020-10-20 14:19:12
主题: 梦轩随录:王年一《大动乱的年代》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9 篇回复,发表在 新梦轩)
前言P3:
他要建设一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限制和批判“资产阶级权利”的、“一大二公三纯”的、亦工亦农亦文亦武的、限制商品经济发展的、在分配上大体平均的、封闭式的社会主义,他要以开展“两个阶级、两条路线、两条道路的斗争”建设这样的社会主义。他的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的主张,实际上是幻想、空想,是在解决不好社会主义社会层出不穷的新问题的情况下对往昔的缅怀,是企图用过去在战争年代的成功经验解决大大不同于过去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新问题,其本质是保守的、落后的、倒退的,确实是对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潮流的抵抗;而他的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主张,却是异常激烈的。
------------
过去中国学术界对文化大革命的降临的批判,其实远比今天海内外吵吵闹闹一些声响深邃得多。把毛泽东发动、中国人扩大文化大革命的成因庸俗化,是在把那个时代人用血泪写成属于全人类的教训和财富,笑嘻嘻地抹掉,并宣布:不要找我,那是他们的事,和我无关。
324 2019-04-23 15:48:41
回复: [转载]大雁山:评漓江出版社出版尼采文集之莫雅平序 (1 篇回复,发表在 梦轩)
“尼采对爱与同情持否定态度,这最典型的体现在他对女人的态度上。”莫先生是的确没读懂尼采的书,也许是根本没读多少尼采的书。其实尼采并没有否定爱和同情,他否定的是世俗的、虚伪的爱和同情。说尼采不宽容吗?对于普通的个人,尼采倒是十分宽容的。他攻击基督教最烈,但他与最虔诚的基督徒也有着和睦的关系。莫先生这里列举尼采对女人的态度,是的,尼采总是强烈地批判女性,但是作为一个真正的哲学家,这有什么错吗?莫先生还发问:“不知他对抚育他的母亲持何态度。”可见莫先生是的确没读过尼采的书,据我所知,尼采一样的批判他的母亲,如果莫先生知道了这一点,也许就不再会如此诘问吧!但是,对于哲学问题,莫先生要把母亲拉出来放在女人的位置上,这合适吗?可知莫先生太鄙俗,请不要把“女人”和“母亲”这两个概念混淆了!女性与男性的智性差别问题是一个哲学家所首先应该认识到的,至于莫先生当然只能看到生理的差别了。
莫先生完全很擅长道听途说,“罗素认为尼采对女人的态度折射出了他自身的某种虚弱——尼采终生未娶,有人怀疑他患有厌女症或恐女症。”这简直有些道理,“终生未娶”,那么笛卡尔、霍布士、莱布尼茨、洛克、休谟、康德、叔本华这些人也一定是患有厌女症了,而恰恰这些患有厌女症的人却成了历史上伟大的哲学家,是不是这厌女症还和哲学有一定关系?或许莫先生会假设,假设莫先生自己也患厌女症,那也极可能成为一伟大哲学家了。莫先生不知私下是否叹息这件事?自己竟没得到这样的机会,不然便可一举成名,甚而伟大了!莫先生还丢给尼采一句话:“认识你自己。”但是请相信,尼采看到这句话恐怕要比莫先生早得多了!莫先生还是把这句话留给自己好一些!
“尼采的著作里颇多惊世骇俗之语,因而恶之者斥之为‘狂人’。设身处地想想,我们真的应该谅解他的偏激之处。他自幼身体多病,35岁时已不得不因病退职,44岁时精神失常,此后大部分时间在精神病院度过,并且至死不愈。他是一个不幸的病人,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计较一个病人的偏激呢?……这难道不是一个生命奇迹吗?难道不值得我们肃然起敬吗?”
读到这里,我们就不由得愤怒了。这竟是完全浅陋鄙俗的见解,这甚至不是什么见解,这完全是一个无赖流氓的粗言烂语。莫先生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还显得大肚能容,不去计较“一个病人的偏激”。这简直无耻之极,一个无知之徒还要计较什么呢?还赞叹什么“生命奇迹”,还佯装“肃然起敬”,听来不禁肉麻,好似一头驴子看到有大学教授夸金庸,于是它也夸赞金庸:“哇,你的书写得好啊!你太棒了!”不理解事物本身,往往从别处微小处无关处下手,钻空子,这难道不是卑鄙又低俗者的一贯行径吗?莫先生在这里就是如此,他不懂尼采的哲学,却引用尼采多病的事实反诬尼采“偏激”。一个真心探求人生意义、生命哲学的哲学家难道没有摆脱“自私”与“嫉妒”这些小人心理吗?卑微的庸俗之徒岂不是处处思索着自己的健康状况和财产状况?但他对人生、在哲学上能有怎样高深的见解呢?不会的,不会有什么见解的,他除了庸俗还是庸俗,他恰是这样做的:当一个提出深刻思想的哲学家生了病,因为他不懂其思想而致的一种不满的情绪使他立刻找到了借口,“此人偏激,因病而致。”我想,我们不必再为描述这种人的荒唐行径而浪费时间了,我们常常碰得到,我们常常又可以一眼看穿他们的通身。
“近一百年过去了,时间已证明尼采是一位伟人。”瞧瞧,一切都是莫先生无知的证据。时间是什么东西?时间可以证明某一事物的成败,但某一事物的伟大都有其本质,这本质才足以称伟大,这本质有其伟大的作用,而时间只能证明其变化与存在。尼采哲学的本质是什么?这本质有何作用?莫先生对这些全然无知,他只听得外界纷纷攘攘地谈论尼采,有说尼采伟大的,有说尼采不好的,于是他也说尼采伟大,又附上一些听到的尼采的坏处,最后以一句:“时间已证明尼采是一位伟人”来作结。他觉得这样很完满了,可以忽悠人了。莫先生东拉西扯,扯上了时间,尼采是生于19世纪,距莫先生的确已有百年之遥,于是莫先生以这百年时间作据理直气壮。但若尼采恰生在了当代,与莫先生同时代,不知莫先生又如何评价呢?显然他是不能再说“时间已证明……”这样的话了。
至此,我们应该可以对莫先生的这篇序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了,也可以对莫先生的轮廓有一个清晰的影像了。这是一篇多么荒唐的序文,莫先生竟是多么的无知、多么的庸俗,他偏偏要登大雅之堂,他又不诚实,他虚伪透顶,他是个彻底的骗子,我们应该鄙视他!
作为一个人,要诚实!作为一名学者,更要诚实!
325 2019-02-07 19:29:48
回复: What's wrong with Nietzsche's philosophy from a modern perspective? (2 篇回复,发表在 梦轩)
从现代的角度看,尼采的哲学有什么问题?
我会诚实并不加修饰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会从现代性以及它是什么的角度,从外部(或者如现代人所谓的客观地)进行回答。
尼采哲学的问题在于尼采是一个知识精英,他的哲学不是现代的,既不民主、也不大众。人们总是无法在恰当的语境中阅读他,或者干脆引入本不应存在的上下文。只有当我们能正确地去理解时,互文本性才是一件好事。譬如你想了解荷马,就不能先读维吉尔;而如果你想正确理解尼采,请不要成为一个事先引入后现代主义的蠢材。一个后现代主义者可以讨论尼采,但一个尼采研究者必须极力地无视后现代主义,以免看到根本不存在的东西。简单地说:把尼采和他的思想用在你自己的作品中没有问题,但是以一种不同时代的观念去引领对尼采思想的严肃解释的是非常没品的——它不会告诉你尼采想要什么,你从中知道的只有你能从尼采那里拿走什么。
但是,如果你想正确地理解维吉尔,你必须先读荷马。“Arma Virumque Cano”直接参考了“μῆνιν ἄειδε θεὰ Πηληϊάδεω Ἀχιλῆος”(《伊利亚特》的开头)和“ἄνδρα μοι ἔννεπε, μοῦσα, πολύτροπον”(《奥德赛》的开头);要真正理解维吉尔在这里说了什么,我们必须知道这些诗句。我们必须知道,“我要讲的是战争和一个人的故事”乃是“歌唱吧,女神,歌唱帕琉斯之子阿喀琉斯的愤怒”与“告诉我,缪斯,那位聪颖敏睿的凡人的经历”的结合,才能理解维吉尔所说的,他将创作一部既包含《伊利亚特》又包含《奥德赛》的作品,去尝试推翻荷马,并在自己的较量中击败他。